曾子文化研究

楼主
曾子文化研究
[P][P][LINE-HEIGHT=65.0p][FACE=方正大标宋简体][SIZE=36]曾子文化研究[/SIZE][/FACE][/LINE-HEIGHT][/P][P][FACE="]曾寿松[/FACE][/P][P][ALIGN=center][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14] [/SIZE][/FACE][/ALIGN][/P][P][b][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14](按)曾寿松,男,泰谕公裔文禄房人。退休前任湖南省娄底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娄底市委督办专员,现任娄底市老科协副会长。[/SIZE][/FACE][/b][/P][P][b][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14] [/SIZE][/FACE][/b][/P][P][b][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14] [/SIZE][/FACE][/b][/P][P][b][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14]目    [/SIZE][/FACE]录[/b][/P][P][b][SIZE=14pt]曾子其人[/SIZE][/b][/P][P][SIZE=14pt]——[/SIZE][SIZE=14pt]曾子文化研究之一……………………………………3[/SIZE][/P][P][b][SIZE=14pt]以孝为本是曾子文化的核心[/SIZE][/b][/P][P][SIZE=14pt]——[/SIZE][SIZE=14pt]曾子文化研究之二……………………………………8[/SIZE][/P][P][b][SIZE=14pt]修身为本是曾子文化的主体[/SIZE][/b][/P][P][SIZE=14pt]——[/SIZE][SIZE=14pt]曾子文化研究之三…………………………………14[/SIZE][/P][P][b][SIZE=14pt]治世安民是曾子文化的政治内涵[/SIZE][/b][/P][P][SIZE=14pt]——[/SIZE][SIZE=14pt]曾子文化研究之四…………………………………22[/SIZE][/P][P][b][SIZE=14pt]曾子文化的现实意义[/SIZE][/b][/P][P][SIZE=14pt]——[/SIZE][SIZE=14pt]曾子文化研究之五…………………………………31[/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 [/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
[/SIZE][/FACE][P][b]前  言[/b][/P][P] [/P][P]根据**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我参考沈效敏编写的《曾子》一书,沈效敏、曾令霞编译的《曾子名言》,清·刘宝楠著的《论语正义》,汉·司马迁著的《仲尼弟子列传》,西汉·孙安国等著的《孔子家语》等文献,对曾子其人、曾子文化的核心、曾子文化的主体、曾子文化的政治内涵和曾子文化的现实意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使我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大为增强,其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明观更为坚定。[/P][P]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子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P][P]为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将学习所得,分五个标题论述,并发表,由于我才疏学浅,水平有限,缺点谬误难以避免,望大家批评指正,不胜感谢![/P][P] [/P][P]2019年7月30日[/P][SIZE=16pt]
[/SIZE][P][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22]曾子其人[/SIZE][/FACE][/P][P][ALIGN=center]——曾子文化研究之一[/ALIGN][/P][P][FACE=仿宋] [/FACE][/P][P]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鲁悼公三十二年),是中华曾氏的开派祖。[/P][P]曾子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十七岁从师孔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及改革礼制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个传承链条中,曾子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从记载他的思想言行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曾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对孔子学说的继承、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概括起来说,他是将孔子学说真谛传承于后世、将孔子的孝道思想构建成理论体系、儒家学派中系统阐述修身理论和系统谈论宇宙观、把阴阳学说理论化、将旧的礼制由“外在”向“内化”转变的第一人;曾子是最早的“实践论”者,他说:“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矣。”(见《曾子疾病》),这就是说言论不离开实践去做,是言论有根本;行动不离开亲自去体验,是行动有根本,言论和行动都有根本,就能使自己的知识见闻得到丰富。他还把实践分为“思考、论证、行动、检验”四个阶段;“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必思复之”(见《曾子立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做事必须能够公开说出去,说话必须考虑全面,考虑全面必须考虑到能够说全面。曾子的这一思想,把儒学变成了实践的学问,变成了更贴近民众的学问。从哲学的角度说,这是符合认识论的,对我们今天作事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P][P]曾子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对孔子思想“独得其宗”。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高度概括为“忠恕”,即“仁”。他发展了孔子思想,在世界观上他冲破了孔子没有定见的状态,提出了自然天道观,将阴阳学说引入儒家思想体系,从根本上捍卫了儒家学说。在伦理思想上,他把礼节仪式的“礼”逐渐演化为待人恭敬、谦虚、礼貌之“礼”,给“礼”赋予了积极意义。在认识论上,他扩展了孔子重实践的思想。他在学与行、言与行、知与行的关系上反复强调行,把孔子的学说变为可实践的学说,为儒家思想的弘扬和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P][P]曾子一生忠于孔子思想,把孔子学说变为可“行”的学说,增强了儒学的实践性,直到晚年仍为推行和实践孔子思想作着不懈的努力,做出了老年著书、病中教徒(子)、守礼至终三件有影响的事,实践了自己“死而后已”的诺言。《颜氏家训·勉学篇》记载,“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这里的“学”是研究学问、著书立说的意思。曾子晚年考虑到靠什么传播孔子思想的问题,于是他组织指导授意自己的学生开始著书。他的著作颇丰,为孔子三千弟子之最。他名下的著作主要有四种:一是《论语》,据专家考证,《论语》最先是由曾子主持,他的弟子最后编辑成书。二是《曾子》,《汉书·艺文志》记有“《曾子》十八篇”,并注明“名参,孔子弟子”。三是《孝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子“孔子以能通孝道,故传之业”。作《孝经》。四是《大学》。朱熹认为《大学》“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证实也。”由于他的去世,这些书大多由他的学生最后完成,但都是他的思想和言行的真实记录。[/P][P]曾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按古笈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部都有曾子言行的记载。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等对孔子和孟子多有微词,但对曾子多取赞扬的态度,这也可以看出曾子的人格价值。同时,历代帝王对曾子也很器重,从唐代起,其帝王对曾子都有封赠。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四月,下诏,赠曾参太子少保。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加赠曾参太子太保并配享。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敕列曾子十哲次之;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诏赠曾子郕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五月,诏追封十哲为公,诏追封郕伯曾参为瑕丘侯。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六月,诏改封曾参武城侯,政和三月,升曾参为十哲。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二月,诏封曾参郕国公,升入四配,配享先圣,居正位之东,面西,北上为配位。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闰七月,加封曾子郕国宗圣公。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敕封曾参为宗圣曾子(所谓宗圣:即为世所尊仰的人)。[/P][P]历代对曾子的赞颂很多,《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载孔子对曾子的赞誉说:“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哉!’”“孝顺父母是道德的开始,尊敬兄长是德的延续,信用是道德的深化,忠诚是道德的主旨,曾参是符合这四种道德要求的人啊!”《论语》关于曾子言行的记载仅十四则,文字虽不是太多,但反映出了曾子的主要思想,如重视自我修养,谨慎戒惧,三省吾身;注重仁德,仁为已任,以友辅仁;奉行孝道,慎终追远;提倡德政、同情民众等。还表现出“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大丈夫气慨。余不赘述。现代伟人对曾子也多有赞赏。刘少奇主席在他的《论***员的修养》中写道,“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1980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周恩来总理的文章,周总理在讲话中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讲个人修养的最好典范。”[/P][P]综上所述,曾子文化完整和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文化,是法家、道家、阴阳家和杂家都接受并传承了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至今都要继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深刻发掘,认真研究,悉心领会,努力传承,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复兴作出贡献。[/P][P] [/P][P] [/P][P] [/P][P]2019年5月30日[/P][FACE=仿宋_GB2312][SIZE=16]
[/SIZE][/FACE][P][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22]以孝为本是曾子文化的核心[/SIZE][/FACE][/P][P][ALIGN=center]——曾子文化研究之二[/ALIGN][/P][P] [/P][P]曾子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忠实地传承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建树,其思想的主体部分是孝道和修身。[/P][P]躬行孝道是曾子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载,“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曾子把行孝作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认为行孝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家庭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法则。他说,尊敬是孝道的根本。孝敬父母必须做到,一是对待自己,要爱护自身,不做危险的事;二是侍奉父母,要平静地听从父母的使唤,不做使父母担心的事;三是对待别人,使唤人不自己作主,父死三年不改父之道,能服事父亲的朋友;四是不同地位的人对孝的要求不一样,上层人士顺从父母但不能盲从,要“以正致谏”、“从德从命”;五是尊敬要始终,对父母生、死、祭都要尊敬。曾子是躬行孝道的典范,他照料父母“昏定晨省”;奉养父母“必有酒肉”;敬重父母“不过胜母之闾”;关心父母“不离亲一夕宿于外”;顺应父母“委身以待杖击”。父亲去世,“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泣下沾襟”。以致“后母遇知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梨蒸不熟而出之”。曾子如此行孝,其学生公明仪问及:“老师您可以算是孝子了吧?”曾子回答:“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君子所说的孝,是在父母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出来前就能做到,并顺从父母的志向去行事;父母有过错,劝谏但不违抗,使父母明白做人的正道。我不过只能做到供养,哪能算得上孝呢?”可见,曾子所说的孝道是高境界和高标准的孝。[/P][P]构建“孝”的理论体系是曾子孝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对孔子孝思想的最大发展。曾子说,“身体是父母给予的,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做事,能不恭敬吗?所以平时起居不端庄,就不是孝;为国君做事不忠心,就不是孝;担任官职不敬业,就不是孝;对待朋友不诚实,就不是孝;参加战斗不勇敢,就不是孝。这五个方面做不到,伤害自身,怎敢不恭敬呢!因此,烹调鲜美食物,品尝后奉献给父母,这不是孝,是供养。君子所说的孝,是让一国的人都称赞羡慕说:‘真幸运啊!有这样好的儿子。’这是所说的孝。”同时,曾子用孝将忠、信、仁、义都串了起来。他说:“所谓仁,就是要仁爱这样的孝;所谓信,就是要忠诚于这样的孝;所谓礼,就是履行好这样的孝;所谓做事,就是要先做到这样的孝;所谓尽力,就是要尽力于这样的孝。欢乐是顺着这样的孝而产生的,刑罚是违反这样的孝而兴起的。”强调了行孝的重要意义。他“以天地之间人为大”的人本思想为总纲,“身是亲之遗体”为逻辑起点,以“忠”(发自内心)为内在动力,以“礼”为外在规范,以“敬”为判断标准,以“治天下”为政治目标,构建了“孝”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由于有了血缘亲情的维系,使孝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并在海外也有较大影响。他着重强调:“孝是天下最主要的根本法则。把它立置便顶天立地,把它横放便横盖四海,把它延续到后世便没有一朝一夕不存在,推行到东海能够成为准则,推行到西海也能成为准则,推行到南海能够成为准则,推行到北海也能成为准则。《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说:‘从西向东,从南到北,没有想不服从的。’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他还阐述了行孝的种类:“按人的地位分,孝行有三种表现:大孝是永无竭尽地孝敬父母,这是君主的孝;中孝是用功劳孝敬父母,这是士大夫的孝;小孝是用尽力气孝敬父母,这是平民百姓之孝。广泛地教化百姓并使百姓富足(就能使父母永远地受到尊敬和祭祀),可以说是永无竭尽地孝敬父母了;尊崇仁爱并乐于行义(就能够建功立业使父母受到尊敬),可以说是用功劳孝敬父母;对父母孝敬奉养不顾耕作的劳累,可以说是尽力气孝敬父母了。父母喜爱自己,高兴而永不忘记;父母讨厌自己,戒惧而不怨恨;父母有过错,劝谏但不违抗。父母死去,用服孝三年、享祀加举祀来纪念,这样就叫做行礼终生了。”曾子在构建了孝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又对孝进行了解释,使人们用孝来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有了明确尺度,为孝的教化和传承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决定了是人就必须行孝,不行孝就不是人。他强调,孝是民众最根本的教化,行孝就要做到庄、忠、敬、信、勇等方面,人的各种美德包括仁、义、忠、信、礼、行、强等方面都要从孝开始。要使父母活着安乐,死后受到祭祀,行孝终身。在行孝的态度上,要慎行终生,要“一抬脚都不敢忘父母”“一说话都不敢忘父母”。[/P][P]以孝治天下是曾子的重要理念。他引用孔子的话说:“教人孝顺父亲,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父亲的人;教人敬爱哥哥,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哥哥的人;教人忠于君主,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君主的人。《诗经·大雅·迥酌》中说‘君子和乐又平易,对待百姓如父母’。如果没有孝这种最高的德行,有谁能在顺服百姓方面有这样大的威力呢?”他又说:“过去圣明的帝王用孝道治理天下,不敢遗忘小诸侯的臣民。用孝道治理国家的诸侯,不敢欺负鳏夫寡妇,何况是官吏和百姓呢?所以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主的事业。天下和睦平安,没有灾害发生,没有祸乱兴起。因为圣明的帝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所以能够如此。”“孝子的言论是能够得到传播的,孝子的行为是能够看得见的。言论能够传播,所以远处的人喜欢;孝行能够看得见,所以近处的人喜爱。近处的人喜爱就亲近,远处的人喜欢就来归顺。使近处的人亲近,远处的人归附,是孝子的宗旨。这就是君王用孝治天下能成功的道理。”曾子进一步强调“上敬老则下益孝”以孝治国的极端重要性。[/P][P]在曾子的著作中,既构建了“孝”的理论体系,作《孝经》,又介绍了曾子躬行孝道的具体事例,还陈述了从孝的程序即孝有三个等级和行孝的三种表现,以及行孝的态度,并陈述了行孝的重要作用,还对以孝治国进行了论述。总之,曾子以孝道统领了他的思想理论,以行孝囊括了他的行为规范,提出了以孝治身、以孝治家、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的重要主张。我们就不难看出,以孝为本是曾子文化的核心。正确扬弃,它对我们今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P][P]总之,以孝为本是曾子思想的核心,他以“天地之间人为大”的人本思想为总纲,把孝作为“天下之大经”,从孝是“仁为本”推衍开去,用血缘亲情关系加以维系。从孝的程序上说,孝有三个等级,民众的根本教化、人的各种美德都从孝开始,而最高的孝是能使父母受到尊敬。从孝的地位上分,孝行有三种表现,即君主之孝、士大夫之、平民百姓之孝。天地间、四海内,孝无所不在,因此所有人都更尽力推行孝道。在行孝的态度上,要慎行终身。强调君子行孝要发自内心并化为具体行动,要合礼仪,且要使礼仪受到尊重。对父母的过错要能劝谏并使其能接受,不使其遭受耻辱。提出做孝子,就能做忠臣,做弟弟就能服事官长,将孝推及到处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曾子文化的核心,[/P][P]在曾子对躬行孝道的表述中,有些是具有两层性的,如“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的问题,从积极方面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对的,但如果明知是错误而不去改,就是愚孝;“其妻(为母)以梨蒸不熟而出之”虽强调了行孝,但也未免无视婚姻的严肃性了吧!等等。这需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加以分析,有选择的吸收,有批判地继承。[/P][P] [/P][P] [/P][P]2019年6月12日[/P][SIZE=16pt]
[/SIZE][P][ALIGN=center][FACE=方正小标宋简体][SIZE=22]修身为本是曾子文化的主体[/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曾子文化研究之三 [/ALIGN][/P][P][ALIGN=center] [/ALIGN][/P][P]曾子是我国系统阐述修身理论的第一人。他把修身看作是实现仁德政治的根本,强调修身才能立身,立身才能行事。在《大戴礼记·曾子制言》和《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中分别阐述了修身标准和修身方法及修身的必要性,尤其是在《论语·学而》中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和“慎独”的修身宝典,被人们公认为修身规范。他的系统而全面的修身理论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和参照。[/P][P][b]一、修身的目的是为实现仁德政治。[/b]实施仁德政治,在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全新的政治理念,不是当时所有的执政者们都能实施的,只有那些有德行或德行好的人才能实施。为了提高执政者的德行,保证仁德政治能够实施,曾子就提出了必修其身,即修善好自己的德行。“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见《礼记·大学》)。“上至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治理不好是可能的。”曾子强调:“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备则未为备也,而勿虑存焉!”(此两处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护基业了。”“君子做小事如同做大事一样,理家如同做官一样,做事没有十全十美的,能不反思自省吗!”这就说明守基业和理家常都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否则,不可能做好每件事,故必须修身。曾子反复强调:“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觉,以锻炼自身,就可以说守住基业了。”所以说仁德和正义的得来是不容易的,是要通过痛苦的自我反思,清除恶习并长期坚持,才能得到的。曾子主张,“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才此有用。”(见《礼记·大学》)。“所以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供给使用。”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子强调修身,是为了得到仁德和正义,用以治家、治国、治天下。在社会生活中,修身是第一位的。唯有修身,才能实施好政策,才能善政广施,达到家兴、国兴、天下兴的目的。[/P][P][b]二、修身的标准是君子的道德言行。[/b]曾子以君子的德行为修身标准,就如何说话、做事、待人、交友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伐也。伐则不益,补则不改也。”“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以上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这就是成人之美。“君子喜欢别人做好事,却不催促;厌恶别人做不好的事,而不急忙制止。憎恶他的过错而不替他弥补,等他自己改过;表彰他的优点而不为他夸耀,怕他自足。夸耀没有好处,弥补就不会改过。”这就是容人之道。“君子不事先以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失晚上改正就要赞许,晚上有了过错次日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这就是说对人不先入为主,要包容激励。君子的德行标准曾子也作了全面的概括,他说:“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之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忠实。”“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见其一,冀其二;见其小,冀其大。苟有德焉,亦不求盈于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远者以貌,近者以情。”(以上描述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奉相仁义,则吾与之聚群向尔;寇盗,则吾与虑。国有道则突若入焉,国无道则突若出焉,如此之谓义。”(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见《礼记·大学》)。曾子的这些描述,把君子的[b]诚[/b]、[b]义[/b]、[b]礼[/b]、[b]智[/b]、[b]信[/b]都体现在行动上了。君子的[b]诚[/b]应该是“不断绝别人的欢乐,不要求人家完全按礼节行事。有人来投奔也不过分高兴,有人离去也不过分忧愁,离去也不诋毁原来的主人,投奔新主人也不去赠送礼物,就可以说是心境适中了。”君子的[b]义[/b]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做事适应就能保持纲常,和善就有人亲近,见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还希望他再做第二件,见到别人行了小善还希望他再行大善,假如看到别人有了德行,也不要求他各方面都超过其他人。”“凡是信捧扶助仁德道义的人,自己向往并去投奔,如他遇到贼寇抢窃的事,自己就与他一起谋划抵挡的办法。国家有德政就象大鸟疾飞那样奔去,国家没有德政就象大鸟疾飞那样离开,这就叫做义。”总之,所谓义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定正确的主张,不因世道变化而改变(衡事不革),二是坚持正端的手段,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三是选择适宜的服事对象,不服事没有仁德道义的人(国有道则突若入焉,国无道则突若出焉)。无适宜的服事对象就避开现实社会。君子的[b]礼[/b]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对家人和睦,对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亲近的人待人真诚。”“尊敬地位高的人,孝顺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人,施恩惠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它就是有德行,树立于天下就是正义。”君子的[b]智[/b]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到别的国家去,不说那个国家忌讳的话,不做那个国家禁止的事,不穿过于鲜艳华美的服装,不宣扬骇人听闻的言论。所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与其待人傲慢,不如委屈行事。”君子的[b]信[/b]体现在行动上则是“人们相互共事,就要象行船使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做君主的要落脚在仁上;做臣下的要落脚在敬上,做儿子的要落脚在孝上,做父亲的要落脚在慈上,与他人交往要落脚在信上。”曾子对交友也有严格要求,他说:“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弗与也。”“夸而无耻,强而无惮,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与也。”(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交往的人很多但没有亲近的,学习的范围很广但没有重点,喜欢的事很多但没有办成的,君子不与这样的人交往。”“没有骨气又不知道耻辱,强暴又不知道害怕,有勇力而对人又残忍,君子不与这样的人交往。”当然,曾子对君子的德行表现在行为上的描述远不止这些,这里仅举例说明。可见,曾子将君子的德行作为修身的尺度,其标准之高、其要求之严、其意志之坚,实令我们钦佩。[/P][P][LINE-HEIGHT=30.0p][b]三、修身的方法是学习、实践与自我反省的有机结合。[/b]曾子认为,修身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以学习、实践与自我反省密切结合的方法最为有效。曾子说:“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以上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见论语·泰伯》)。“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难的道路,沿着这个方向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了。”曾子强调,“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力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颜回就做到了这一点。”“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这些是曾子讲学的方法和要求,让人深信不疑。曾子除了强调学习外,还强调用学到的知识去实践,即学以致用。他说:“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均见礼记·大学))。“君子尊重知识,就能够使德行高超明达;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就能够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穷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表现在外表上,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遵礼守法。”这就说明了学习、实践与修身结合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慎独”的必要性。“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疾子矣,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我没见过好学的人精力旺盛而永不衰微的,我没见过好教师教学生有象喂养自己有病的孩子那样用心的,我没见过天天察看月月考核他朋友德行道艺的人,我没见过孜孜不倦地帮助来求学的学生改正过失的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加强道德修养)。”这里语重心长地强调了所有的人都要加强道德修养,即都要坚持修身为本,陶冶自己。综以上所述,曾子将学习、实践与自身修养紧密结合作为修身的方法已是不言而喻的了。[/LINE-HEIGHT][/P][P][LINE-HEIGHT=30.0p]修身为本是曾子的又一个重要思想,是曾子文化的主体。他把修身看作是实现仁德政治的根本;他以君子修身为标准,就如何说话、做事、待人、交友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他以学习、实践与自我反省有机结合为基本修身方法,强调“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他的“吾日三省吾身”和“慎独”要求,是人们公认的修身规范;他的“冻饿而守仁”“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君子气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曾子的修身理念,是我们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发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福祉的奋斗精神的永恒动力。[/LINE-HEIGHT][/P][P][LINE-HEIGHT=30.0p] [/LINE-HEIGHT][/P][P][LINE-HEIGHT=30.0p]2019年6月24日[/LINE-HEIGHT][/P][SIZE=16pt]
[/SIZE][P]
[/P]
1楼
[P]拜读![EM27][/P][P]你对曾子之父曾晳怎么看?
[/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