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一种本能,把成功列在自己名下,而将失败归咎于他人。人们也总有一种心理,对于成功人士,往往能从祖根上找到致使其成功的关键原因。就像今天官场上,坐上局长、厅长交椅的,总要证明自己系出名门一样,农村先富起来的人往往都说自己是地主和富农的后代;城里的大款也多半能够找到祖上某一辈是大富豪的遗传基因。虽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出身就能够代表一切,但是同样谁也不能证明不能代表一切。人正是有这样的本能和心理,潜意识中难免会产生高贵的血统论的认识。 人们都有尊祖,甚至神化祖宗的心理,在宗祠和宗堂中,祖宗的牌位实则就是神龛、神位,祖宗在我们的心里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所以,对于祖宗的事迹进行文学加工,甚至演绎成神话故事,这些实属人之常情,不足为怪!人们正是有这种宗族优越感的心理,才总想把本民族的历史文明归于自己祖先所创造,进而想方设法寻求蛛丝马迹,证明这些文明与自己的祖先有关。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随州发现一座大型墓葬。1978年,随着古墓葬正式开挖以及举世罕见的“编钟”“四龙曾徽”等15404件珍贵文物和大量铭文的出土,证实为战国初期一座史无详记的曾(随)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据当年曾侯乙墓考古发掘队队长、著名文博专家谭维四介绍,“四龙曾徽”是古曾国的国徽。曾侯乙,姓“姬”名乙,是周天子同姓叔伯兄弟,“曾侯”是周朝分封的“侯爵”,故“曾国”属于当时的“侯国”级别。然而,自从曾侯乙墓被挖掘并公诸于世以来,便有一部分曾氏族人极力想证明那个“曾国”之“曾”与我姒姓之“曾”同出一源;有性急者迫不及待地把那枚极富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曾国国徽”当成了“曾氏族徽”,并印在族谱的封面;更有甚者编造《曾氏传家史》,在该书93页演义和杜撰出如下历史故事:“曾侯乙,约生在周敬王年间,(前503),按史书与宗谱载,夭生长子阜,次子羿,阜为鲁国季孙宰臣,羿去楚国从军,而衍后裔曾侯乙,曾侯乙与楚惠王关系密切。春秋战国时楚国强盛,向东南方江淮扩大势力,曾侯乙率军驻随州北郊擂鼓墩,而时人老身亡葬于此地……”而这种无稽之谈在宗族中却得到一部分人的随声附和,在河南方城“中华曾氏祖根地暨古缯国遗址授牌揭碑典礼”现场,那个“曾国国徽”堂而皇之地挂在主席台中央。没想到挖掘“夏文化”古缯国的典礼仪式却挂着西周王朝之“曾国国徽”是意欲何为?是无知?是牵强附会?还是另有企图? 近年,在曾侯乙墓附件的随州叶家山又发现大面积西周古墓群,从去年二月份开始,湖北省文物局组织考古人员对叶家山墓群进行发掘。截至目前,田野发掘一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2座大墓未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叶家山墓群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曾侯相关的一处家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其墓葬形式,完全符合《周礼》相关规定,所出土的器物具有典型的姬周文化特点。考古专家称,从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群挖掘出的丰富信息看,可初步证实,曾(随)侯姓姬,与周王室同姓。再一次证明“汉东诸姬”之曾与我们今天的曾氏没有任何关系。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文物如果不震惊世界,我想也没有人肯下如此功夫,非要证明墓主人是我曾家人不可;而山东苍山古鄫国墓葬已确凿是我曾氏祖宗的祖宗,也没人肯深入探究其中的究竟,因为那里所埋葬的文明还在沉睡,即使被挖掘,也未必能举世瞩目! 慕华失实的心理人人都有,但要慕荣有度!有一位曾氏学者曾动情地对学生说:“离开曾氏,中国任何一部哲学史、文学史皆不可能完整。”这种宗族优越感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我听之汗然!曾姓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华夏文明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有曾氏的“重要”贡献,但绝不是“主要”贡献,缺之还上升不到对国家民族史能否完整的高度!我们的优越感要站在中华民族“百家姓”的平台上,离开曾氏,中国任何一部哲学史、文学史一定不可能完整,但充其量是缺少百分之一而已! 个人观点:对曾氏宗源的探讨,到苍山、武城为止。史前之事由史学家选题研究,这些不是我等专业范畴之事。搞清姬姓曾、姒姓曾、妘姓曾对今天的曾氏没有现实意义,曾氏的代、世、派在大宗谱中早有明确界定,我们的第一派祖是宗圣参公,我们的祖根是武城,是苍山。宗圣父子谓贤誉圣,没有参公父子,我们曾氏在尊儒时代绝对不会成为贵族。试想,方城为什么要与曾氏结缘?还不是因为我们曾氏一族是名门望族。曾氏因谁而荣,这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嘛!我们家族事务不能被社会风行的势力和某些地方、某些人的政绩需要牵着鼻子走。曾氏的历史已经足够辉煌,曾氏的地位已经足够荣耀,不要总想着把民族的文明智慧都归在曾氏门下,也不要总想着把曾氏祖宗的祖宗的祖根地拉到自己现在的家乡。人觊觎越多,心理包袱越沉重。我们要无愧于祖先,做出与家族地位相匹配的业绩,就更应该轻装上阵!修谱也好,成立宗亲会也罢,重在敦亲睦族,弘儒畅仁,加强曾氏文化的研究与建设,绝对不应该成为狂热的宗族主义显示平台!希望我们珍惜这份氏族的厚重,学习理解孔孟之道的核心要义,做无愧于曾子,无愧于家族,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