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族要闻 -> 家族活动 -> 广州从化鳌头黄罗村祠堂调研 返回  打印
广州从化鳌头黄罗村祠堂调研
作者 曾昭演   摘自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20-11-1 18:53:39  

前言:2020年10月19日,受从化鳌头黄罗村村委会和曾氏宗亲会委托,在广府曾氏泉公理事会国添会长陪同下调研该村两个祠堂的历史渊源和建结构和筑特色,为准备重修作资料论证。

    黄罗村委会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西南部,与鳌头镇中心镇区相邻,面积约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两千人。乃曾氏聚居村庄。开派祖为孔子弟子曾子(曾参、字子舆,居山东南武城),历代尊崇为宗圣曾子,为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他上承孔子儒学,下启思孟,公认为儒家正统传人,编《论语》,著《大学》、《孝经》,垂教后世。
    曾子十五世孙曾据徙江西庐陵,至曾子四十六世孙曾植入粤居南雄,其孙曾泉于南宋初定居广州(旧称南海甜水阜),曾泉孙曾允濂迁居南海盐步,生子三名,其中第三子曾从志,曾子五十一世孙,自南海徙居今从化鳌头黄罗村(旧属清远县)开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其后裔散居黄罗村、桥头村、鳌山村、石咀东坑、清远源潭等,乃至衍居港澳台和海外,子孙人口近万人。
    汉人重视祠堂,曾氏遵从宗圣曾子“慎终追远”的祖训,与大多数广府人一样建有祠堂以供奉先祖,兼议事、教学等用途。黄罗村合族祠堂有“曾氏宗祠”和“鲁封曾公祠”,还有几座小宗祠。下面重点展述两座合族祠堂:


上图:曾氏宗祠正面

上图:曾氏宗祠侧面


上图:明代红砂岩石柱基座

    黄罗“曾氏宗祠”,位于村北门楼外,始建年代未详,历代重修,现状定型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为本支曾氏合族祠堂,广府式三进,砖木石结构,宽12.52米,纵深40.39米,建筑面积五百余平方米,祠堂座东向西。祠堂主体建筑分门楼、中堂、后堂和两侧廊合围成一个整体,主体建筑之间为天井及两侧廊闭合。祠堂建筑墙体采用水磨青砖墙,主建筑顶部采用博古脊与“镬耳”封火山墙,外饰以灰雕为主。
“曾氏宗祠”祠堂立面保持广府敞楹式,门楼分内外两部分,外前檐花岗岩柱,檐枋木制“虾弓梁”和横梁,比较简洁。进门设屏木制屏风门,左右为门房。三堂向天井一侧为石柱,内为木柱,所有柱基为花岗石,只有后堂遗留明代建筑常用的两个红砂岩石柱基座。整个祠堂内部以及门楼外均画各式壁画,现大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被覆盖。中堂设有八扇屏风门,后堂为神龛,主供奉先祖牌位。

 

上图:曾氏宗祠堂号匾


    堂号“崇报堂”,典出成语“崇德报功”,其意是尊崇有德行的人,回报有功劳的人,让族人常怀敬德感恩之心。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五经之一《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这个堂号很多姓氏祠堂使用,亦寓意让族人尊祖敬宗,懂得感恩。

上图:鲁封曾公祠正面

上图:鲁封曾公大门对面照壁


上图:鲁封曾公祠木雕


上图:鲁封曾公祠壁画,黑色部分为文革期间刻意覆盖,有待修复


上图:“虾弓梁”、石狮子、檐口木雕

    位于黄罗村南门楼内的“鲁封曾公祠”,堂号“爱日堂”,为广府式三进祠堂,座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古色古香。该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初,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为本房始迁祖专祠,广府式三进,砖木石结构,宽12.52米,纵深40.39米,建筑面积五百余平方米。祠堂整体布局紧凑,祠堂大门对开为广场、水渠、水井、照壁,可见当时采用风水格局布局。其中照壁为青砖砌结,有四米多高,祠堂大门对正中轴线照壁原有“双凤朝阳灰雕”,楷书“万宝朝堂”四个大字,与祠堂相辉映。水井常年丰水,供全村使用。
该祠比“曾氏宗祠”晚建约三十余年,此时可能经济上比较充裕,其结构、用材、装饰均比“曾氏宗祠”要讲究得多。祠堂主体建筑分门楼、中堂、后堂,主体建筑之间为天井及两侧廊闭合,天井排水设施完善,尽管四檐滴水,从未有水浸现象。天井两侧廊有小门形成内部巷道。
    祠堂建筑墙体采用水磨青砖墙,主建筑顶部采用龙船脊与飞带相搭,配人字形山墙,外饰以草龙灰塑装饰,祠堂立面保持广府敞楹式,门楼分内外两部分,外前檐花岗岩柱,檐枋石制“虾弓梁”,中有石狮子支承木制雕花檐梁,纵向插入式横梁横梁、支承架全部为木雕,花鸟鱼虫神态各异,雕刻精美。门楼外立面上部均绘有壁画,进门设屏木制屏风门,左右为门房。三堂向天井一侧为石柱,内为木柱,所有柱基为花岗石基座。整个祠堂内部墙体顶部、两旁廊以及门楼外均画各式壁画,现大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被覆盖。祠堂建筑采用辘筒灰瓦,屋脊则通过艳丽的灰塑装饰。前堂、中堂、后堂、廊庑穿斗式“插梁式构架”,顶部木制横梁、桁条,中堂正梁还可见“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1868年),月居季秋,日维丁卯吉旦重建”字样。中堂设有八扇屏风门,后堂为神龛,主供奉先祖牌位。

上图:1991年复制“爱日堂”匾
 
    按黄罗《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本支曾氏族人的开基祖乃名曾从志,字惟远、号鲁封,“鲁封曾公祠”乃后世裔孙在明朝万历年间初建祠堂,比供奉历代先祖的合族宗祠“曾氏宗祠”迟建三十余年,其命名按照传统习惯,以开基祖专祠供奉从志曾公,但避名、字讳,以其尊号命名“鲁封曾公祠”,以供奉鲁封公以及其后辈各祖,专祠建成,“曾氏宗祠”功能着重于供奉开基祖以上历代先祖(妣)。曾氏有以授姓始祖巫公、或开派祖宗圣曾子为尊,也有简称“历代先祖(妣)”,未知本祠原来神主使用何种各式。

    习惯上每个祠堂新建成,要取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堂号,其号或作箴言、或为警句、或纪念先祖功德之类的号,同时作各祠之间的区别,一般同姓同邑、相邻地区的祠堂堂号要互相回避,不至混淆而误导。
“鲁封曾公祠”堂号为“爱日堂”为建祠时前辈拟定,取自曾氏开派祖宗圣曾子的名言,属于曾氏祖训名句,以此激励、鞭策族人。爱:珍惜、真爱;日:时光、时间、光阴。出处是《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曾子曰:“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
这句话的释文是:曾子说:“君子爱惜时光以便学习,抓紧时机将所学付诸践行,困难的事不逃避,容易的事不跟从,要看清楚是否符合道义的规范。

综述:
    黄罗村“曾氏宗祠”和“鲁封曾公祠”,建于明朝中后期的嘉靖、万历年间,历史悠久。二祠明清两朝除供奉、祭祀先祖外,均作私塾以教育族中学子。日本侵华期间“曾氏宗祠”被日军烧毁后堂一部分;“鲁封曾公祠”由于堂号匾上书“爱日”,日军误为爱他们的“日”而没有进行破坏,得以保存,也成为笑谈。解放后二祠曾经作为小学教堂和饭堂等使用,其后学校迁出,则作为会场、仓库使用。改革开放后族人多次进行修缮,恢复祭祀活动,同时作为村民娱乐、文体活动和老人活动场所。
    二祠历经风霜岁月的洗礼,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今为从化文物保护单位。惟祠堂已显得破旧,虽经近年多次小修,但未显现出原貌与昔日的辉煌。建议进行大修,以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原有的光彩,增加内部文化装饰,让族人铭记先祖宗圣曾子孝悌、忠信的教诲,承传曾氏良好家风,使族人奋发图强。祈先祖安宁、子孙昌盛。 


                                                 二〇二〇年岁次庚子季秋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1352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