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的郡望 古人祭祀山川神灵称之为“望”,而受望祭的对象即山川神灵也称之为“望”。《尚书•尧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就是指遥祭山川神灵,即“望祀”。按封建诸侯的制度,诸侯受封后,只能以其封国内的山川为望,不可祭神越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云:周夷王时“王愆(恶疾)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即谓周夷王身患恶疾,诸侯皆遍祭其封国内的名山大川,为周夷王祈祷,这就是“望祀”的例子。 “郡”是由春秋战国到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秦、晋、楚等国有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地在郡下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行政区划制。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汉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是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不同。隋唐时代,往往州、郡的名称能相互代用,但大多数时期称“州”不称“郡”。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郡望”, 即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一直沿用至今。我们族谱的郡望即此,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用词。 今祭祀的司仪,仍然在祭祀中喊到:“男归宗庙,女归郡属”。 百家姓氏族的族人可以忘记自己和祖先的名字,但决不可以忘记姓氏和郡望,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祭祀活动。
谱局的见闻 浙南闽东一带,自宋代至今一直存在谱师谱局(堂号),谱局为百家姓氏代理修谱事宜。由于笔者和谱师有交往,常常出入谱局,在谱局里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百家姓氏族谱。 笔者发现,在同一氏族族源的族谱中,有两个甚至多个版本,归类三种版本。如开基祖为庚金的有: 1、 庚金——生子壬水——生长子甲木、次子乙木••••••(此为正宗版本) 2、 金庚——生子癸水——生长子乙木、次子甲木••••••(此为争嫡版本) 3、 丁火——生子戊土——生子福居(斧锯) •••••••••(此为相克版本)
在此,笔者插一小曲(笔者读史之悟): 爱新觉罗旻宁的辅臣们取其年号为“道光”皇帝,原以为是道路光明的意思,后来才知道“道光”者“盗光”也。英国开始盗光大清国的行动,首先以鸦片盗光大清国子民的口袋;毒害大清国子民的神经与身体(偷盗健康);盗取宝地香港(《南京条约》);抢劫大清国银库《南京条约》)。到了咸丰年间,强盗们延续了盗光法则,法国等国加盟强盗队伍,制造了“火烧圆明园”的悲剧。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以上是外盗,所谓的内盗呢?大清国的臣民是官僚腐败,民间饥苦,有些族群则豆萁相煎,故有大量的争嫡系与相克的族谱版本出世。 这是族谱密不示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发现,在百家姓氏的族谱中,谱序犹如造神运动,对于开基祖和远祖进行丰富的文学加工,几乎是神话故事,还杜撰名人序言或言论,借托名人之名以显家荣。 这又是族谱密不示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老祖宗进行适度的文学加工当然可以,只要不成为神话故事;至于杜撰名人序论,决无必要。 今天已是网晒的时代,塑造人物力求真人真事,努力接近报告文学的形式,这样才是无愧于祖先,无怍于后人。
怪事年年有 今年特别多 一则《齐天大圣孙悟空故里花果山风景区将落座于山西娄烦》的报道说,多位权威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称,孙悟空老家为山西娄烦说的依据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 由此可见,地方政府热衷于争名人故里,甚至是神话中的人物都不放过。究其原因,当然是基于利益冲动,存在借机拉动旅游经济、提升地方知名度的动机。 近几年一系列令公众诟病的名人故里之争上,专家们大多“冲锋在前”不惜牺牲学术价值和学术公正。 学术研究需畅所欲言和观点碰撞,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争鸣,争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清曲直是非的过程。 专家身为学术研究者,理应遵循客观公正理念,而不应昧着良心将自己置身于利益漩涡之中,对违反基本常识的认定无疑,这不是赤裸裸的“忽悠”吗? 与之相比,对方城的所谓专家团来说,可真是小巫见大巫啊,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故有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认为:“富士康和悟本堂的新闻,说明中国落后是惊人的,中国现代化没法说。”
无谓的争执 在此,笔者期待有人能够推翻《曾氏祖籍宗源初探二》的“统统枪毙姬姓曾国论”的推论,暨推翻陈振裕先生人等研究得出了京山、随州、新野等不同地点出土的曾国青铜器应当属于同一个曾国的结论;与推翻马承源先生断定的《世本》所称之“曲烈”即鼎铭文“烈曲”之倒文;及推翻曾昭珉、李瑾的随县曾国是曲烈之后的曾国论。 否则,枪毙姬姓曾国论的枪支弹药仍然十足猛烈,扫射任何姬姓曾国论,如果上来一个姬姓曾国论,就死掉两个姬姓曾国论。(上了一个《曾国之迷》,不但枪毙了李学勤先生的姬姓曾国论,还枪毙了刘节先生的姬姓曾国论)。 特别要向宗亲交代的是,对于青铜器,专家首先着重于铭文的破译,专家更主要的在于正确断代。而究竟是姬姓还是姒姓,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然而,对于我们曾氏族人是天大的事,因为这关系到氏族的血统纯正问题。首先得出错误论断的专家说姬姓曾国,且没有前瞻性,而后来的专家又不去深入研究,就盲目乱从,还加上“正确地指出”,希望宗亲们不要盲目相信。天下一曾无二曾! 宗亲们暂不谈随地之曾吧,请先谈论一下山东临朐的“上曾太子般殷鼎”和江苏南京六合的“曾子義行簠”好吗?这二位老祖宗总是姒姓的吧,笔者想听听大家是怎么看待的?这才是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随地之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先人的生、婚、卒、葬,这是修谱不可回避又棘手的问题。 (说明,笔者在撰写《曾氏祖籍宗源初探》之前,阅读过几乎是全部的有关曾国论文。有几篇还进行研究过,最后采取的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而已。)
我们的期望 我们曾氏大家族的大团结,仍然是从修编全国统一族谱开始。为什么“中华曾氏修谱大典”无疾而终,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有幸于7月5日下午,在宗亲网上看到《关于举办纪念宗圣曾子诞辰2515周年暨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活动联欢晚会公告》文中说,作为9月份宗圣曾子诞辰2515周年公祭大典的前奏,宣传发动、营造气氛,号召全国乃至全球曾氏宗亲参加盛会,同时为全国宗亲总会作好协助工作。 期望本次修谱,以省身念祖、敦睦宗谊、求大同存小异、,让族人正真领略天下一曾无二曾。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