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族要闻 -> 新闻动态 -> 转载:广州日报《曾子后代开网站讲儒学》 返回  打印
转载:广州日报《曾子后代开网站讲儒学》
作者 李立志、余莎米   摘自 广州日报   发表 2008-11-13 14:06:39  

时间: 2008-11-12 来源: 广州日报

   始建于明代的岐头村曾氏十世司马祠。

永乐皇帝赐给曾守伦的敕书。

  番禺沙湾镇岐头村有四千多名曾姓村民聚居,他们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参——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如今,他们重修族谱,开辟网站,与八方来客交流儒家文化。
  当记者来到番禺沙湾镇岐头村时,本以为会由村里的长者来介绍番禺曾氏的概况。不料,老人们却一致推荐一位年轻人——众人口中的“小学究”曾昭和。
  当过两年兵的曾昭和,目前在番禺一家公司工作,同时还拥有一长串的头衔:曾氏宗亲联合总会永久会员、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研究员、曾氏宗亲网总版主。他告诉记者,钻研曾子学说,研究曾姓渊源是他从小的爱好。
  曾昭和介绍,如今番禺曾氏家族主要居住在石基镇小龙村和沙湾镇岐头村。当地祠堂外的牌坊上刻有“沂水通津”字样,祠堂内则挂着“东鲁薪传遗旧宅,西蒲棠荫长新枝”的对联,无不显示出此处的居民与山东曾氏的血缘关系。
  村民们告诉记者,大家现在对祖先留下的遗产都爱护有加。小龙村的绍诚堂已经准备申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岐头村的司马祠则由村民自己管理,每年的维护费用都是村财政拨款。曾昭和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曾打算将司马祠开发为旅游景点发展文化产业,但是村民经过开会讨论,认为可能不利于祠堂的保护,便婉拒了这一提议。
  “古建筑的保护,族谱的重修,这都是全村人都关心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曾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同样重要。”曾昭和并不满足于对家族渊源谱系的简单考证,他认为,曾子及其学术思想是广博精深的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都在影响着中国人,对曾氏后人来说,思想的传承更重于血脉的延续。
  据介绍,小龙村的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吧就设在绍诚堂内,近期即将开放。曾氏宗亲网的论坛上,也专门设有“儒学研究版”和“曾子研究版”,作为学术讨论和推广的版面。身为曾氏宗亲网的总版主,曾昭和每天都会在这些论坛上与各方来客讨论和交流学术话题,经常深夜1时多还泡在“坛子”里。
  “我在让我的孩子学习毛笔书法,以后还会教他读读《孝经》、《论语》。”曾昭和说。
  战乱时信物
  “荷包石”尚存
  相传,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第四十六代传人曽仕行、曾仕贵兄弟为战乱所迫分走番禺、深圳两地,临别时,兄弟二人共剖一石,作为子孙相认凭证。如今历经900年风雨,这块“荷包石”仍然被郑重安放在小龙村曾氏祠堂的后院。
  据介绍,在清代,“五圣”后裔皆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为防止外人冒名顶替,故凡曾氏族人,皆须经官方考核确认,在族谱上加盖印信,才算正宗的“曾子后裔”。曾昭和告诉记者,旧的番禺曾氏族谱上便盖有此图章,只可惜文革时毁于一场大火。目前他正在主持修撰新的番禺曾氏族谱,约有10万字,预计明年便能完成。
  曾昭和介绍说,曾氏历代人才辈出。目前,著名企业家曾宪梓现任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名誉会长,香港特首曾荫权则担任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名誉顾问。近代,首次将橡胶引入中国栽培的华侨曾汪源、曾金城父子,正是出自番禺沙湾岐头村。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805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51La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