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92
    • 经验147502
    • 文章1379
    • 注册2012-05-03
    “赣闽粤”语言渊源
    [P][P][ALIGN=center][COLOR=rgb(84,84,84)][BGCOLOR=rgb(255,255,255)][B][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px][FACE=宋体][COLOR=#1a1a1a][SIZE=2]“赣闽粤”语言渊源[/COLOR][/BGCOLOR][/FACE][/COLOR][/B][/SIZE][/SIZE][/COLOR][/FACE][/ALIGN][/P][P][COLOR=#1a1a1a][SIZE=2][/SIZE][/COLOR][/P][P][COLOR=rgb(84,84,84)][BGCOLOR=rgb(255,255,255)][B][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px][FACE=宋体][COLOR=#1a1a1a][SIZE=2]客家话的基础语是中原古汉语,至今里面仍含有大量的古汉语,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非古汉语。客家话的形成,与早期的南迁汉人有很大关系,北来的汉人陆续在赣南、闽西、粤东生活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吸收了当地语言,后来在梅州成熟后,又起了反哺作用,所以这三者有密切的传承关系,这一现象看起来非常有趣,但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客家人的迁徙活动。[/COLOR][/BGCOLOR][/FACE][/COLOR][/B][/SIZE][/SIZE][/COLOR][/FACE][/P][P][COLOR=rgb(84,84,84)][BGCOLOR=rgb(255,255,255)][B][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px][FACE=宋体][COLOR=#1a1a1a][SIZE=2]客家人的迁徙活动很独特,其实也是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当附近有因战争或未开发的“飞地”空间时,不管多危险多荒芜,个别有勇有谋的族人都会先去打探,看到有生存空间时,就会回乡召集一大批族人而至,开发的过程中本族人和其它宗族人也会越来越多,后面便依山势建各种类型围屋,逐渐与有相同文化的人发展成为村落,在原先的“飞地”定居后,但还会继续与原乡的族人群体保持联系,甚至保持几百年。我村里附近就有这种现象,“湖广”填四川发生几百年了,直至解放前他们还从四川定期来原籍探亲,但解放后除改革开放初来了一次,后就完全断层了。这情况应该也是历史的沿袭。第一批东晋南迁汉人,一部分沿汀江水道顺流到了闽西粤东交界地那是肯定的,他们的到来,填补了百越汉时被迫迁徙后的空间,与部分百越后代一齐重新开发,稍后安居稳定了,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一同南来聚居于赣闽边境的其它族人亲朋过来共同开发,时间一长便形成了规模,这种规模是建立在相同文化背景基础上的,之后又不断有或为官、或开发、或避乱、或流放的汉人南下,由于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聚居可能较为亲切,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在粤东基本停止融化后又流散到全国和世界各地。[/COLOR][/BGCOLOR][/FACE][/COLOR][/B][/SIZE][/SIZE][/COLOR][/FACE][/P]
    此帖受到1次评价, 累计:积分+1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92
      • 经验147502
      • 文章1379
      • 注册2012-05-03
      [P][COLOR=rgb(84,84,84)][BGCOLOR=rgb(255,255,255)][B][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px][FACE=宋体][SIZE=2][COLOR=#111111]总之,“赣闽粤”客家人彼此间的渊源很深,有族谱有风俗有建筑有语言可直接证明,这点生活在客家地区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疑问。认为客家主体为本地百越族后裔,语言为本地百越族言的人,可能对客家人的形成历史全面了解不够,或者本家族可能确实是古代百越族后裔,这也是不是不可能出现的。客家人主体为南迁汉人,学术界已形成共识,但南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与百越族融合也是正常现象,古代“赣闽粤”原住民本来就是少数民族,有的少数民族民族意识很强,势力也很大,他们的后代应该不会有更多的先人南迁的口头传说,所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本地有人坚持客家主体为百越后裔也是很正常。客家人的南迁,以粤东为最后集结地的话,那他们并不是一次全部到位的,东晋至唐初大部分生活在赣南地区,后岭南梅关古道开通一部分到了韶州(韶关),但大部分沿着较为方便的内河到了汀州;由唐至宋汀州得到了开发,成为客家先民的第二集结地,期间但受第二次南迁(唐末黄巢起义)和第三次南迁(宋末)冲击,人口逐渐向粤东转移。从赣南—汀州—粤东,从第一次南迁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应该一直以来就没有间断过。明朝,粤东以梅州为中心后来者居上,得到了全面发展。相比于潮汕人从唐时在福建沿海大批人口一次迁入,广府人从汉始沿珠江和唐始走梅关不断流入珠三角,客家先民宋元明时大规模入粤相对较晚。结合历史上的迁徙活动,所以后来称为“客家人”也是很正常!以一棵古树来形容客家民系,可以这样描述:赣南是地下树根,闽西汀州府是冒出地上的树头,粤东梅州是树干,从梅州反哺到江西和分散到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便是的枝枝叶叶。[/COLOR][/BGCOLOR][/FACE][/COLOR][/SIZE][/FACE][/B][/SIZE][/COLOR][/P][P][COLOR=rgb(84,84,84)][BGCOLOR=rgb(255,255,255)][B][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px][FACE=宋体][COLOR=#111111][SIZE=2]如果客家话最迟于明朝初年就在闽粤赣边区大片形成,那么就可以在东晋至元期间客家先民较多活动的地方去找源头,所以首先也要搞清客家先民的南迁情况,弄清了南迁情况你就会知道现在的客家话最终形成地离不开中原地和“赣闽粤”集结地。[/COLOR][/BGCOLOR][/FACE][/COLOR][/SIZE][/FACE][/B][/COLOR][/SIZE][/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92
        • 经验147502
        • 文章1379
        • 注册2012-05-03
        [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FACE=宋体][COLOR=#111111][SIZE=2][B]那么谁首先讲客家话开创了闽粤赣边区成为了客家话片区?按照近代语言变化的情况看,我认为有几种可能。一是某个朝代的官话;二是某个有影响力官员的家乡话;三是当时闽粤赣边区有影响力的本地话。从民间口头流传上看,我认为三者兼而有之,梅州有人认为客家话的基础是周朝语,大概可能是指第一批南下汉人语;有人认为是唐朝时的官话,叫唐音;有人认为是两宋期间的中原某个地区话。但是不是某个朝代或假设就是唐朝时原汁原味的语言,这肯定就不是了,语言会在人们迁徙过程发生变异,这一情况现代人都领略过了。史书上记载,“五胡乱华”时,北人第一次南迁到闽粤赣边区的人数相对整个南迁人数来说较少,但相对在汉武帝时基本上被清空的少数民族来说,数量还是占优的,要不粤东不会在这个时候设两个县,这个时候中原的官话有没有人说,从逻辑上推理,赣南、闽西、粤东南迁的沿线语言可能都以东晋中原官话为基础基本互通,后沿线开发时间长了,讲同类语的人数越聚越多,至唐末时有可能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通用语言;唐末黄巢起义,出现第二次南迁,闽粤赣边区人口突然增加,完全超过了本地人,人数需多但不代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观念的人数多于本地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有可能此时南下的北人后代语言会被同化;至宋室南渡,第三次南迁后,人口就更加多了,但此时赣闽粤通用语言可能已稳定了,北来人口再多,可能也只是起到丰富本地语言作用。纵观明朝前三次大批南迁,第一次南迁在赣闽粤边南迁沿线开辟语言的可能性最大,第二次南迁起了稳固作用,第三次南迁可能只是起到充实扩大作用。客家先民聚集赣南后,无论入闽入粤主流都离不开江西、福建宁化石壁、福建汀州、广东粤东这条线路,所以语言的一致性就会很大。以大家熟悉的珠江三角珠流域为例,沿江两岸附近语言基本上一致性比较大,这也是一个例证。从这三次大规模的南迁情况看,有可能第一次是开辟语言,第二次稳固语言,第三次是充实语言。元时明初语言稳定后,第四、第五为扩散语言。[/B][/SIZE][/COLOR][/FACE][/SIZE][/COLOR][/FACE]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92
          • 经验147502
          • 文章1379
          • 注册2012-05-03
          [FACE=仿宋_GB2312][COLOR=green][SIZE=10][FACE=宋体][COLOR=#222222][SIZE=2][B]从第四、第五次迁徙情况看,客家话的最终成熟地离不开闽粤边自北而南的汀江水系。现以汀州为代表的客家话除与梅州交界的几个县外,基本上与梅州为代表的客家话有一定的差别。梅赣交界地客家话相似,但这客家话大部分又是从梅州反迁回去的客家人后代所讲。假如是第三次南迁时的宋时官话,那么现在珠三角和潮汕地区也可能会成片讲客家话,因为第三次南迁的很多人不单去了闽粤赣边区,而且也去了珠三角和潮汕地区。大部分梅州人都知道,宁化石壁是“客家祖地”,客家祖先南迁至梅州时,基本上都在石壁停留过。可历史上很多潮汕人的祖先也在石壁停留过。历史通常重演,当初的现象可能与现在从四面八方来广东工作的人差不多,去了客家地区就讲客家话了,去了潮汕地区就讲潮汕话了,去广府地区就讲白话了。第四、第五迁徙都是客家民系形成后发生的。所以,难怪梅州的部分人坚持认为客家话是周朝或唐朝时的官话。当然这种观点也是偏执了一点,想一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闽粤赣边区生活的还有畲、瑶、苗等少数民族,相互生活中彼此的语言肯定会相互影响。我想,没有少数民族的参与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客家民系和客家话,所以片面地认为客家人是古中原人,客家话是古中原语这都是不科学的。客家话的历史离不开中原、赣、闽、粤,但最终成熟并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应该离不开粤东梅州与闽西古汀州。[/B][/SIZE][/COLOR][/FACE][/SIZE][/COLOR][/FACE]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14
            • 经验4298
            • 文章319
            • 注册2008-07-26
            [P]学习了,增长了知识。[EM27][/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274
              • 经验129953
              • 文章4178
              • 注册2006-01-30
              [size=4]科学界的相关研究
               
                汉语是人类的初始语言。培根、托马斯•布朗、约翰•韦伯(John Webb)等。《试论中华帝国的语言即为原初语言之历史》,1669年,英国约翰•韦伯(John Webb)。
                简单的说,其他主要的语系民族,都起源于中国,几千年前,和中国人是同一祖先。3700多年前才分开。夏朝人出国,是不需要翻译的。商朝、周朝差异也没有现在大。
               
                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我们的共同祖先在几万年前。
                不同人种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生活在14.3万年前,而人类的男性始祖(ABT)则生活在5.9万年前。2000年11月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
               
                2006年7月27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生活在中国。在奥尔森的论文中,他们用到了考古学的证据,认为在几千年里,中国人从这里移民到美洲,再到欧洲,蔓延到了尼罗河岸。如果用奥尔森的模型继续推演到约5000年到7000年前的话,那么当今的每一个人在那个时候的祖先就完全重合了。
                西域人R、鲜卑人N、玛雅人Q,考古确定的时间是约公元前1800年。俄罗斯著名考古科学家马松。
               
                据美联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女人可能认为男人原始,但新研究表明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比人类其它遗传密码快得多。
                《自然》周刊网站同日刊登的一篇报告称,新研究将人类的Y染色体与黑猩猩的Y染色体进行了比较,结果是远高于人类其它遗传密码的区别。
               
                所以,我们的共同祖先在几万年前,是错误的。90年代后期的《走出非洲假说》已经被彻底否定。
                在几千年前,是正确的,与考古界测定的时间,语言学研究的时间,完全一致。与历史、家谱记载,完全一致。
                90年代后期,到2000年11月,到2006年7月,再到2010年1月,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size]
              56派(芝)―兰-茂-桦-芬-芳
                芝 I 明时授沅州知州,后迁家于湖南宁乡坝塘镇麻田
              57派 安-守-(官)-宦-宜-富-室-家
                       I QQ:1400920400
              77派 祥 zyf0207@126.com 投资 上古史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274
                • 经验129953
                • 文章4178
                • 注册2006-01-30
                [size=4]DNA检测结果
                 
                  科学界DNA检测研究,到目前还只发现了5种人:
                  1 华人B,都是5000-7000年前,同一祖先。其中,世界上超过80%的人,是炎黄子孙,4100年前是同一祖先少典(IJK),主要是黄帝的后代(NOP)。
                  2 少数非洲人A,主要集中在南苏丹,以及西南一带。和华人5.9万年前是同一祖先。
                  3 个别美洲人(其他) ,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东北部。
                  4 极个别澳大利亚人,目前还只检测发现1个。
                  5 1个非洲人,他不属于A。
                 [/size]
                56派(芝)―兰-茂-桦-芬-芳
                  芝 I 明时授沅州知州,后迁家于湖南宁乡坝塘镇麻田
                57派 安-守-(官)-宦-宜-富-室-家
                         I QQ:1400920400
                77派 祥 zyf0207@126.com 投资 上古史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72
                  • 经验4133
                  • 文章61
                  • 注册2013-05-11
                  请帮我查看兴宁族谱:十一世公台曾衡大郎,  十二世月云公度名曾兴侍郎,  十三世达俊公,  十四世茂昌公,   十五氏宏学,宏誉,宏举,宏赏。十六世象松,象柏。如有知情的宗亲敬请联系QQ:749886846     电话:13715500613    77派书开拜谢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88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