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63
  • 经验1908473
  • 文章335
  • 注册2013-01-04
新都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诗,使蜀汉臣相诸葛武侯的八阵图名扬千古。明代,再经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孔明巧布八阵图"的渲染,更给八阵图增添了神秘色彩。    八阵图究意是怎么回事?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具体讲,八阵图是诸葛亮垒土石为阵,以作军事学习之用,并由天覆阵图、地载阵图、风扬阵图、云垂阵图、龙飞阵图、虎翼阵图、鸟翔阵图、蛇蟠阵图等八种阵图组成。由于阵式变幻多端,只要敌军误入其中,就如鱼之在笱,虎落陷阱。故前人赞扬八阵图"并谋兼智,文经武纬,生变无穷,神妙莫测"。    武侯八阵图共有三处:在奉节永安宫的为上方阵法,64垒;在新都弥牟镇(现属青白江区)的为当头阵法,128垒;在双流棋盘市的为下营阵法,256垒。棋盘市的早已湮没,现存永安宫,弥牟镇两处。永安宫八阵图在长江边,即《三国演义》所述,东吴大将陆逊困于石阵,无路可出之鱼腹浦,称水八阵;弥牟镇八阵图在蜀道旁,称旱八阵。    据文献记载,弥牟八阵图各垒高约3尺,直径1丈,64垒,8、8盛行 ,两阵并峙,共128垒,周围472步。诸葛亮死后,蜀民为缅怀其治蜀功绩,又在八阵图附近建武侯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过弥牟八阵原,有《谒诸葛亮丞相祠》诗。明正德间,新都知县韩奕重新祠宇,新都状元、翰林院修撰杨升庵撰书《新都县八阵图记》,刻石立碑。嘉靖间,乡人又修复八阵图,筑围墙三百余丈,杨升庵叔父、兵部侍郎杨廷仪作《八阵图修复记》。万历间,著《蜀中名胜记》的曹学全到此有诗云"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    清代,弥牟武侯祠、八阵图迭经培修。著名学者王士桢、康熙皇子果亲王、蜀中名士李调元等过此,均下马拜谒,赋诗以还。道光时,八阵图遗存71垒,占地36亩,民国初年尚存47垒。文革期间,荒祠遗垒再遭破坏,现仅存5垒。作为著名蜀汉遗迹,这里已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新都县筹建杨升庵纪念馆,乃将《新都县八阵图记》碑石从弥牟迁往升庵桂湖,现立桂湖碑林内。此碑高200厘米,宽118厘米,厚19厘米。原碑额有杨升庵篆文"新都县八阵图记",1958年以前即附毁为数块,遗散不存。石碑周围刻有卷花草纹,近碑座处文字漫患。碑文共20行,第一行书"新都县八阵图记";第二行顶格2字书"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国史修撰、承务郎杨慎撰、书、篆";第三行起为正文,共18行,行40字:"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之弥牟镇……";第十九行书"正德十一年丙子冬十一月至日";末行顶格2字书"赐同进士出身、新都县知县、庆阳韩奕立"。此碑为后代保存了有关八阵图的文物史料。    杨升庵不仅是一位著述宏丰的学者,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的书艺远追二王,近法吴兴(赵孟頫)。明人王世贞《名贤遗迹跋》说:升庵"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堂庑"。《新都县八阵图记》为楷书,字径3.5厘米,结体厚重,笔力遒劲,颇具赵字风骨,诚为升庵壮年之书法佳作。
34珪(老三房)~39輝(修吴譜)一40崇德(西宅祖)~51晞顏(修元譜)一52巽申(修元譜)~56芝(居寧鄉)一57安(寿百八歲)一58絟(匯真譜)一59潮瑒(麻城遂家)一60盟鉝(家武岡)一61日業(家邵陽)一62月榜一63宏帨一64聞鳳(始遷成都)~~75我慶字辈QQ1752999727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