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89
    • 经验147357
    • 文章1376
    • 注册2012-05-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尚卿[/U]发表的内容:[/B]

     
     我房一世祖裕振公並非在元末遷徒到梅州程鄉縣,正確時間在於南宋末年53派  裕振(1世)--紋光之次子,字玉鳴,官至南宋奉政大夫,卒於南宋,尊為嘉應曾氏開基祖,立裕振公派。配陳氏,生子二:天秩、...[/QUOTE]
    谢谢指点!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4
      • 财富1
      • 积分3849
      • 经验796007
      • 文章3781
      • 注册2005-04-19
      [QUOTE]下面引用由曾尚卿发表的内容:  我房一世祖裕振公並非在元末遷徒到梅州程鄉縣,正確時間在於南宋末年53派  裕振(1世)--紋光之次子,字玉鳴,官至南宋奉政大夫,卒於南宋,尊為嘉應曾氏開基祖,立裕振公派。配陳氏,生子二:天秩、...[/QUOTE]请问你们蕉岭裕振公房子孙最细是那个字辈?我个人认为佑孙公和裕振公都是元末明初徏居粤东居住的。
      志诚公-广新公-良甫公-子章公-振宗公-成义公-德渊公-珍公-仲源公-文盛公-位公-省虑公-起监公-弘胜公(胜)-锦汉公(子)-自达公(达)-永展公(永)-德敬公(德)-文和公(文)-秀成公(秀)-显尧公(显)-朝与公(朝)-庭生(庭)-繁星-祥熙。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572
        • 经验71678
        • 文章646
        • 注册2011-09-26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国祯[/U]发表的内容:[/B]

        据福建有关史志记载:宋政和二年(1112)鲁国公惇入闽,居宁化县石壁下,传至三世,由宁化迁广东长乐县繁衍。[/QUOTE]
        [SIZE=4]能否上传史志的岀处或记载的内容影印件?谢谢。[/SIZE]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0
          • 财富1
          • 积分261
          • 经验210875
          • 文章464
          • 注册2010-05-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繁星(巴人)[/U]发表的内容:[/B]

          请问你们蕉岭裕振公房子孙最细是那个字辈?我个人认为佑孙公和裕振公都是元末明初徏居粤东居住的。[/QUOTE]
          [/P][P][P][SIZE=3]繁星宗親[/SIZE][/P][P][SIZE=3]詢問每房最小的字輩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每房的傳代快慢是沒有一定準則,更是無法判定其年代,以這種方式推算誤差太大了,失之毫里差之千里。[/SIZE][/P][P][SIZE=3]即然您那麼有興趣了解我房裕振公派下的繁衍情況,不告訴您就讓您掃興了。[/SIZE][/P][P][SIZE=3]據我所知,目前我嘉應裕振公派下已有繁衍到83派,也就是欽字輩,[/SIZE][/P][P][SIZE=3]另外,我也順帶告訴您,我村目前也還有71派的長輩,也就是昭字輩,[/SIZE][/P][P][SIZE=3]不知這可以代表什麼呢?[/SIZE][/P][/P]
          台灣屏東
          宗聖公77派裔孫 祥字輩
          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25世孫 卿字輩
          家族信箱:zsq@zengshi.net
          堂號  三省堂
          堂聯  塗山啟緒 沂水流徽
          輩序  逸存宗三文長英  維體君恩冠世卿
                孔孟共傳堯舜道  東西南北表聲名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0
            • 财富1
            • 积分261
            • 经验210875
            • 文章464
            • 注册2010-05-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繁星(巴人)[/U]发表的内容:[/B]

            请问你们蕉岭裕振公房子孙最细是那个字辈?我个人认为佑孙公和裕振公都是元末明初徏居粤东居住的。[/QUOTE]
            [/P][P][SIZE=3]有關我房從福建寧化遷徙到廣東嘉應州的時間以下幾點可證明是在南宋末年:[/SIZE][/P][P][SIZE=3](1)我房嘉應裕振公派下諸多族譜皆有記載此詩[/SIZE][/P][P][SIZE=3]元宋交加闘龍蛇    目擊干戈亂如麻[/SIZE][/P][P][SIZE=3]兒孫若問我來處    寧化石壁是我家[/SIZE][/P][P][SIZE=3](2)我房從福建寧化遷徙到廣東嘉應州的時間如果以您認為是在元末,那麼請問我房嘉應裕振公派下在南宋末年及元朝出生的先祖將何去何從呢?直接刪除嗎?[/SIZE][/P][P][SIZE=3]我房一世祖裕振公為53派[/SIZE][/P][P][SIZE=3]54派天秩(2世)  生於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歲次乙未年九月十四日卯時(端平為南宋理宗之年號)[/SIZE][/P][P][SIZE=3]55派啟海(3世)  生於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歲次甲子年三月初九申時(景定為南宋理宗之第七個年號)[/SIZE][/P][P][SIZE=3]56派昌祚(4世)  生於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歲次辛巳年四月初七酉時(至元為元世祖之年號)[/SIZE][/P][P][SIZE=3]57派仕賢(5世)  生於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歲次庚子年八月初一未時[/SIZE][/P][SIZE=3][P][SIZE=3]57派世賢(5世)  生於元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歲次己巳年十月十二日巳時[/SIZE][/P][P]58派誌(6世)    生於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歲次丁巳年十月二十二日丑時[/SIZE][/P][P][SIZE=3]59派德銘(7世)  生於元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歲次乙亥年十一月十一日午時(至元為元惠宗之年號)[/SIZE][/P][P][SIZE=3]60派文通(8世)  生於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歲次乙未年九月二十日寅時(至正為元惠宗之第三個年號)[/SIZE][/P][P][B][SIZE=3][COLOR=#407f00](註)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國號"明朝"。[/SIZE][COLOR=#0000ff]==>此時才有"明朝"[/COLOR][/COLOR][/B][B][SIZE=3][COLOR=#407f00]
            (註)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9月14日)徐達率明軍攻克元大都,元廷退回漠北,史稱"北元"。[/SIZE][COLOR=#0000ff]==>此時"元朝"滅亡[/COLOR][/COLOR][/B][/P]
            台灣屏東
            宗聖公77派裔孫 祥字輩
            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25世孫 卿字輩
            家族信箱:zsq@zengshi.net
            堂號  三省堂
            堂聯  塗山啟緒 沂水流徽
            輩序  逸存宗三文長英  維體君恩冠世卿
                  孔孟共傳堯舜道  東西南北表聲名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89
              • 经验147357
              • 文章1376
              • 注册2012-05-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繁星(巴人)[/U]发表的内容:[/B]

              请问你们蕉岭裕振公房子孙最细是那个字辈?我个人认为佑孙公和裕振公都是元末明初徏居粤东居住的。[/QUOTE]
              网上讨论引出了很多情况,目前从历史、文化、风俗及传统口头信息结合,我个人基本上得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思路!个人认为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认曾淳于政和年间1112年到宁化问题,这一点可以不用去宁化实考,只要有真实历史记录就行了。因为宁化是对大部分南下的先人来说,基本上是中转地,如发生在宋时的事件,大部分只是作了短暂停留。从淳公来看,他的活动轨迹也基本符合这一点,北宋末南下后,南宋虽然对峙但政局相对稳定,又在江淮一带任职,基本上都是在南丰以北的地方活动。本人当时在宁化可能仅是定居一下,没有完全落居!现佑孙公南下时间不是争议问题,宋末入粤这是肯定的!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677
                • 经验75186
                • 文章676
                • 注册2007-02-23
                [P][QUOTE][B]下面引用由[U]兴宁曾庆华[/U]发表的内容:[/B]

                 
                能否上传史志的岀处或记载的内容影印件?谢谢。[/QUOTE] [/P][P][SIZE=5]穿越是不需要任何证据的[/SIZE]
                [/P]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89
                  • 经验147357
                  • 文章1376
                  • 注册2012-05-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兴宁曾庆华[/U]发表的内容:[/B]

                   
                  能否上传史志的岀处或记载的内容影印件?谢谢。[/QUOTE]
                  庆华大哥,广新公三个儿子,受封扶驾征讨大将军时间,总祠谱上有没有大致时间记录,如果有的话史谱便更清楚了。以赣闽粤当时的环境看,宋朝末代皇帝抗元南走时,走的路线与文天祥抗元路线是一致的,文天祥抗元时间,也与“佑孙公”三代生活的时间相近。这里就看后修史谱有没有记录过“佑孙公”作官或具体抗元事迹了!如果有记录,基本就可以确定受封扶驾征讨大将军原因是与文天祥一起在赣闽粤一带抗元护卫宋帝南走。这个时间也基本符合“甫”辈青年的时间。另外一点就是元朝伐东?朱元璋广东平乱(陈友谅据点)?或协助陈友谅江南称帝平乱?后面这些事件我认为可能性较小,因为从时间上基本推翻!当然主要看史谱记录情况了。另外,有谱记录“广新公”有钦点进士记录,这也说明了家族有与南走皇帝有过接触,战乱皇帝的金言,历史是难以考察的,包括三兄弟的受封,如果真是与宋末南走皇帝有关,也只能是家族有记忆了!史载肯定不可能!请指点,以上仅历史推论,如有不符,可全面否定!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89
                    • 经验147357
                    • 文章1376
                    • 注册2012-05-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安怀[/U]发表的内容:[/B]

                     穿越是不需要任何证据的[/QUOTE]
                    安怀兄,福建宁化在宋时相对现梅州地区人的大部分祖先来说,确实是一个过渡的中转站,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没有稳定的环境,当地对具体的事实可能难以记载至县志。以目前我兴宁市的情况看,现在大部分人对宋以前的大量原住民迁徙至哪里去了,都搞不清楚。目前的原住民,大部分都是宋元明初从福建等地迁徙过来的。所以知道有这事,但我也认为穿越确实不用证据,但是探索是完全要的!我认为不管是推论的,还是实据。当然像考古一样,通过推理,找到实据,再证明,我认为就是最好方案了!请指正!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89
                      • 经验147357
                      • 文章1376
                      • 注册2012-05-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国祯[/U]发表的内容:[/B]

                      据福建有关史志记载:宋政和二年(1112)鲁国公惇入闽,居宁化县石壁下,传至三世,由宁化迁广东长乐县繁衍。[/QUOTE]
                      如果大哥的这条信息不是与我一样有讲故事的嫌疑,当然但愿不是![EM05]那这一条实据对“佑孙公”史谱就有相当大的辅证作用了!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51
                        • 经验117679
                        • 文章3271
                        • 注册2009-08-16
                        [P][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浩兴宁[/U]发表的内容:[/B]

                         
                        如果大哥的这条信息不是与我一样有讲故事的嫌疑,当然但愿不是!那这一条实据对“佑孙公”史谱就有相当大的辅证作用了![/QUOTE]
                        [/P][P] [/P][P]所谓的史料  都是来自原族谱,不一定可信。还是继续你的“大话佑孙”吧,或者参考下我的“[B]乱我曾氏血脉的根本原因和一点建议”一贴建议吧。[/B][/P]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489
                          • 经验147357
                          • 文章1376
                          • 注册2012-05-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国祯[/U]发表的内容:[/B]

                           
                           所谓的史料  都是来自原族谱,不一定可信。还是继续你的“大话佑孙”吧,或者参考下我的“乱我曾氏血脉的根本原因和一点建议”一贴建议吧。[/QUOTE]
                          赏读“乱---”,大哥立了这么大的工程项目,看来国家要成立科研团队了,带头人你是首选啊!成果出来,龙山派又有历史记录了![EM05]可现“佑孙公”这里就缺大哥一样的人才,但愿有一天能得你真传![EM08]娱乐一下,请别计较!望日后请多多指教!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30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