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6
    • 经验8072
    • 文章84
    • 注册2010-03-03
    《湘中民间故事》序言二
    [ALIGN=center][COLOR=#ff0000][SIZE=6]序言二[/COLOR][/SIZ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SIZE][ALIGN=center][SIZE=3]·王建章·[/SIZE][/ALIGN][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SIZE][/ALIGN]
    [SIZE=3]    曾有幸君不是一个凡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为事业的意志力。曾有幸君出身贫寒,祖宗八辈子都没有读过多少书,自小就在农村生活、长大。那个时候,中国社会以城镇户口为最好,世人也就多以生长在城镇为荣。曾有幸君曾刻苦努力地学习,也是想能够跳出“农门”,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可这条路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十年寒窗,他只好遗憾地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个处于娄底市边远地区的山村小镇。可曾有幸君并没有因此而恢心,他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努力,终于自学,参加全国首届公开的成人高考,在湘潭市职工大学完成了两年的文科课程,圆满地完成了读大学的梦。我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湘潭市职工大学教授彭京士女士的介绍,认识了他。
        曾有幸君一九九Ο年大学毕业,可因为贫贱的身世,一直未能找到正式的工作。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在从事着地方文化的研究,这使我很受感动——地方文化研究就正是需要象曾有幸君这样能吃苦耐劳,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一九九七年,他拿着一本厚厚的打印资料——《朴素的祈祷——湖南夜歌资料总成》来到了我任教的校园,谦虚地说想请我指教。我本来对那样的打印资料是难得一看的,但他对地方文化的一片至诚,对研究的谨慎、负责态度,使我不得不一页一页的看了个遍,也指了指路,但毕竟曾有幸君家境太贫寒,他完全付不起有关出版的费用,所以该书一直未能正式出版。后来我又在中国第三、四、五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法合作“湘中宗教与乡土社会”课题结题会上遇见了他,他都有论文发表、宣读,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为由中国民协负责组织,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国家民委共同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去年,湖湘民俗文化研究会首届年会召开,我又一次见到了他。他捧出一叠厚厚的书稿,说想要出版,想请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我今年七十岁了,说实在话,人到这个年纪,学校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我也常感觉到精力有限,但曾有幸君的这一番热诚,我不得不佩服,他是在连生活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完成这一些任务的,我不能推辞,就翻了翻。随之,却被书中的故事所深深的吸引,于是,我欣然命笔,写下来这一篇短文。
        曾有幸君的这一本故事集采录于湘中,而湘中正是时下热兴的梅山文化研究的重点区域。自[FACE=Times New Roman]1989[/SIZE]年[FACE=Times New Roman]8[/FACE]月中国长江文化研讨会召开以来,蚩尤被重新确立了他成为中华民族人文三祖之一的社会地位以后,梅山文化被破天荒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之后,随着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FACE=Times New Roman]1995[/FACE]年[FACE=Times New Roman]8[/FACE]月长江中游史前文化及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梅山文化更引起了海内外不少著名高校和重点社科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接着,湖南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连续主办了五届全国性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一大批专著,发表了数以上百计的高层次、高水平论文,把梅山文化研究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曾有幸君毕竟自小就生长在湘中,他的这一本故事集很有湘中地方文化的特色,是一本湘中人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学作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有幸君还对他所掌握的故事在湘中地区的流传、演化和收集整理情况作了大量详细、认真的记述和研究,使之既成为了民间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研究读物,很有资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集中《历史名人传说》非常经典,也很有地方特色,在湘中,在这本集子里,格外地显得别有一番韵味;有关湘中地方风物、民俗风情、生产生活、奇闻趣闻的故事保存完整,收录真实,非常地吸引人;一些身边小人物的故事,如《曾文田的故事》、《机智三人旧事》、《如木匠的故事》、《祸驼子的故事》、《小气亲家与赖皮亲家》等,给人一种亲切感;《文革笑话》是本集子中的一个独特部分,是曾经少有人涉猎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录。 在语言方面,集中完整地保存了湘中方言的特色。湘中方言很复杂,不少语言很难用流行文字表述出来,可曾有幸君却做到了,可见他是在用心和思想在工作着的,真不容易。总之,《湘中民间故事》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值得我们大家一读。
        曾有幸君的经历委实不平凡,湘潭市职工大学古典文学教授张德文先生曾在他的一本毕业留言纪念册上欣然地题下了这么一句话:“小草的伟大在于它从岩石的缝里挤出来,在千万只脚的践踏下,骄傲而慷慨地赠给大地绿色。”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鼓励,也是一种真诚的希望和寄托,更是一种对曾有幸君人生的评价,我深有此同感。
        祝曾有幸君创作丰收,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更上一层楼,是为序。
                                                            王建章
    [FACE=Times New Roman]                                                                                                    2009[/FACE]年[FACE=Times New Roman]12[/FACE]月[FACE=Times New Roman]24[/FACE]日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本文作者系湘潭大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留学生导师,《中国民间故事选刊》顾问,国际民俗研究“9806001”项目中方负责人,国际公案文艺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南楚民俗学》、《机智人物故事大观》等六部。[/FACE][/FACE][/COLOR]
    [ 此贴最后由湖南曾有幸在2010-9-26 18:37:20编辑过 ]
    湖南娄底:武城堂团田派荷叶族子祥公后裔——宗圣第78代
              电话:13789249669     QQ:1159791598
    点击进入我的博客:http://blog.163.com/youxing12008@126/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383
      • 经验214402
      • 文章2809
      • 注册2007-08-03
      小草的伟大在于它从岩石的缝里挤出来,在千万只脚的践踏下,骄傲而慷慨地赠给大地绿色。[em41]
      个性使然语言直率,唯真、唯善、唯美!!!弘扬祖德,敦亲睦族,传承曾子思想。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08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