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原创]内坑亭顶宋代的国道
      宋代有一国自都城贯穿直到海南俗称十三省大道,位与内坑亭顶原有十三省大道三块路碑碑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用于村中潭池的建设,沉寂于水底。我内坑始祖新恩公曾由此保宋幼主逃往海南,家谱有载许多曾氏族人与宋幼主同投海自尽.

    [ 此帖最后由曾昭演在2014-6-7 13:09:41从 曾氏村庄 转移过来 ]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华声报焦作消息:记者从河南省焦作市文物部门获悉,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河道内距地表一点七米处发现的一条古道,已被专家初步认定为中国宋代的国道。

        据中通社报道,该道路位于焦作市山阳区恩村东汉山阳城南,宽二十至二十五米﹔路基夯筑,厚零点八米﹔路面为当时木轮大车四道并用,相当于现在的双行车道。古道两侧分布有大量脚印、马蹄印以及灶群等,并随同古道一起埋藏于地下。

        据考古专家初步考证,该道路为宋代的“国道”,是连接当时首都开封与重要城市洛阳的交通枢纽,该道路一直沿用至清代乾隆年间。
      http://www.esgweb.net/Article/dongtai/kaogu/200609/6874.htm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寂寂村落山风吹

         
         
        观音亭
         
        昇文小学旧址。原名为昇文私塾,是内坑最早的学校之一。
         
         
          亭顶:田园牧歌,静诉往事
          亭顶,位于内坑镇西,是晋江革命老区,由亭顶村和后库村2个自然村组成,人口约1360人,旅居海外的华侨230人左右,现以曾姓为主。

          亭顶宋属仁孝里,元后列于六都,亭顶村名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因村中有观音亭,故名为亭顶(《泉州府志》);一说因村西有荷花潭,北宋进士梁希言曾在潭边的亭榭避夏,而得“潭顶”之名,谐音“亭顶”(《西山杂志》)。

          寻找“练星”

          在泉州这个历史悠久之地,遗留着许多独特的民俗。

          就说端午节,除了各地一般都有的包粽子、划龙船、挂艾叶等习俗,还有如石狮蚶江的“海上泼水节”、晋江安海的“嗦啰嗹”活动等,这些风俗至今还在进行着,且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可是,你还不知道吧,在亭顶村,端午节也有一个特殊的习俗———练星。只因“练星”本身的特殊性,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民俗活动便消失了。如今,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还知道当年“练星”的盛况,每每谈论起来,老人家们都兴奋异常,比手画脚地演练起来……


          内容与形式

          寻访了几个老人,70多岁的曾阅与曾水真老人,是土生土长的亭顶村人,他们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练星的情形,谁是练星的好手?当年练星时都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只可惜,另一个熟知情况的曾焕琴老先生刚刚过世,只留下一篇名为《风俗中的独特风俗———晋江市亭顶村“投”风俗浅议》,结合老人们的口述和曾焕琴的记录,我们对练星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练星”是闽南语里“练枪”的谐音,意为练习枪法。

          新中国成立前,每到端午这天午后,亭顶村凡是家里有“铜炮枪”(一种土制火药枪,即平常说的“鸡啄米式”的土造鸟枪)的,村民都会主动将枪拿到村后一个叫“后壁埔”的地方,准备“练星”。后壁埔是个宽敞的林地,吃过午饭的人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等待表演的开始。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活动开始之前,有热心者主动在后壁埔挑选一棵距离适当、两人合抱的大松柏。在树干适当的高处涂上赤泥浆,作为临时靶盘,然后,在靶盘中间放一片树叶作靶心,这样,一个简单别致的赤底绿心的圆形靶盘就设置好了。练星活动也随之开始。

          一声令下,枪声就断断续续响个不停,喝彩声也随着枪声不断出现。参加者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青少年;有练星的能手,也有初次参加的新手。表演的场面生动有趣,有单独射击的,也有两人共同瞄准的。有父教子手把手传授技艺的,也有兄弟共同把枪的。有的立射,有的跪射,有的蹲射,甚至有的卧射,以及行动中灵活发射……各种射姿层出不穷,也有的认认真真地按设定好的规格(即投)表演的。

          什么是“投”?它也叫“展枪谱”、“颠枪步”,是练星中最精彩、最受人欢迎的表演形式。说得更白一些,就是打靶射击的表演谱式。据说,投的谱式很多,花样奇特,节奏又很严格,未经训练是表演不来的,之前还要聘请精通的枪师开馆传授,难度较大,一般要学四个月才能出师。

          投的谱式多,名称也很奇巧。曾焕琴的伯父曾是亭顶村第一号投能手,曾为曾焕琴讲过它们的名称还有各种操练步法。谱式的名称,有铁拐醉酒、洞宾佩剑、仙鹤展翅、骏马跨栏、猛虎跳涧等,光听这些,就有一种豪迈气魄了。

          每种投谱式都包括操演阵式(路线)、步法、握枪姿势、射击方式。射击要先掌握持枪瞄准姿势。有“罩头”将枪高举过头部发射,常用于人自掩体之中举枪射击;“捧胸”,即双手持枪横放胸前准备发射,适用于行进中射击;“拖眉”,即将枪高举于右眼眉端瞄准射击,多用于掩蔽情况;“上目”,即将枪管正对右眼发射。演练之时,除持枪瞄准各种技法和姿势外,还讲究步法和操练阵式,或前或后,忽左忽右,或卧或仰,或动或静……据说,步法与阵式共有“十八谱路”之多,如三角跳、五角跳、七步颠、翘脚跳、嘉礼跳、水蛙躅、滚田螺、倒沟、跨槛、避壁、转角……经师傅历代完善,使其舞蹈化,如其中的七步颠、翘脚跳和嘉礼跳,分明从小梨园七子班的科步而来,是武技同文艺相结合的杰作。

          在这些谱式里,属“铁拐醉酒”难度最大、技术性最高,也最为精彩。表演时,不仅要用到三角跳、五角跳等基本阵式,格式变化、步法和握枪姿势都更为复杂。如在前进中途突然急速后退,在后退中又突然屁股坐地作朝天躺下状,随即挺起,当身子挺起与地面大约成五六十度角时,左手突然将枪放下,左脚却迅速踢起将枪托住,并立即射击,且一击便命中目标。整套路线表演下来,一气呵成,动作敏捷,身姿矫健,加上花样多,难度大,类似少林拳中的“醉八仙”,没真功夫还真是玩转不来的。

            起源  说起来,亭顶村何时出现“练星”这种风俗的,无人知晓。

          但这一点不妨碍它成为亭顶村民每年期待的盛事。有时候,端午当天玩不尽兴的,第二天第三天还会有人继续操练。若遇到丰收年景,或华侨回乡较多的年份,则更为热闹。除“铜炮枪”的表演以外,还会出现一批“新式武器”———如后螺枪(步枪)、铅珠枪(猎枪)、短枪(手枪)等参加表演,内容也就更丰富了。还有的,会拿出“大银”(一元银币)来代替树叶靶心,并作为命中者的奖励,因此,参加者的情绪很高,场面更为热闹。

          1945年和1946年,曾焕琴参加了当时的练星活动,有位叫曾世传的老华侨拿出了许多银元来充当靶心。

          说起来,亭顶村的这种练星枪法表演,可以说是民间的一种军事体育活动。这种活动是怎么产生的呢?

          曾焕琴和曾阅等人考证后,认为是源于《彭公笔记》中的“驰马走解”。据《彭公笔记》云:“五月五日,赐文武官走骠驰于后苑……如此者数百骑,后乃臂鹰走犬围猎状经场,俗名曰走解,再岁一举之,盖以训武也!”这则记载明朝帝王于端午节这天令文武百官骑马围猎的文字,与亭顶村的演武活动有着渊源关系,时间、内容和形式相似,只是一个在京都后苑,一个在民间荒埔;一个是“执旗”驰马,一个是执枪奔跑射击;一个称“走解”,一个叫“投 ”。人们把中原的“走解”接传过来并加以发挥,使之成了这里独有的习俗。

          而为何这种独具一格的风俗,会在亭顶这个小地方流传起来?

          原来,亭顶村处于南北交通要道边缘、古代十三省官路附近,旧社会兵匪交祸,地方不宁,沿路村庄常遭南来北往兵匪的抢掠烧杀,所以,“练星”活动实际上应是民间组织并训练自卫武装力量的大检阅。这投习俗曾在亭顶村长久不衰地流传过,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收缴枪械,才使这里独有的民俗活动宣告停止。

          若将晋江的西部与东南部相较,是有着内陆与海边的明显区别的,虽不过几十公里的距离,海滨渔家与山林村落的不同却清晰明了,特色分明。

          亭顶村,晋江西部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村落,坐落在数万株龙眼树之中,村中分布着三五个水清至明的潭池,一条小水渠穿过村民居住区蜿蜒流向村南大片的农田。有农人吆喝着,赶着老牛犁地,几只驴驼(骡子,闽南方言叫法)在草地间悠闲吃草。农田的左侧,风吹过成片成片的龙眼林,“沙沙”声响一阵又一阵。风柔和缓慢,不似海边风的急促和凛冽,与冬日阳光一起温柔抚摸着每个人。

          我立于田埂小道上,放眼辽阔,一种宽广自心中升腾。这种宽广又与海一望无际的宽广不同,而是一种层林尽染、田园牧歌般的空阔体验。

          这么美好的所在,竟不为人所知?

          要知道,数百年前的这里,曾是商贾往来的交通要地,也曾是一方花果飘香的水果胜地。只是风云际会,时代变迁,这个小小的村落在历经沧桑后归于寂静,龙眼树还在,果子却早已不结,只有残留的些许印迹还有村民口头相传的往事,还在证明着这个小小村落过往的灿烂。

          沿着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水渠向田间走去,隆冬季节,依然有山花烂漫、野菊摇曳。不远处,一口直径一米多宽的大井掩于杂草中,旁边立着的滑轮石杆亦被青藤爬满。曾经,它是村里整片农田的灌溉水源,如今,只是偶尔有几只麻雀光临。小水渠从大井边穿过,弯弯曲曲流向文武桥。如今,文武桥址已不在,文武桥下的河道已淤塞成一个小潭,长满密密麻麻的水葫芦,已全然不见水色,更别提见桥的片瓦块石。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文武桥为何物?

            说起亭顶村的历史,有数个关键词不能不提,一个就是“文武桥”,其他则是“观音亭”、“十三省大路”和“海客路”。之前,说到亭顶曾是商贾往来的交通要地,这些便是它的佐证。这几个关键词,看似无关,其实是紧密相连的。

            唐宋时期,十三省大路(也叫十三省官路),从亭东村之东北而来,沿村东,村南,向村西南经文武桥而过。在村前,沿着竹山山麓南北走向,有一条叫“海客路”的海商客贾通行的专路,北去内林村、井上村、深圳村,而入泉州城。南下顺十三省大路方向至漳州、潮汕广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一个商贸的要地。

            而在村南十三省大路边上,有一个观音亭,亭外榕树参天,花木护荫,贾客、挑夫、皂隶、驿卒过此,都驻足瞻仰,甚至据此而憩。后,因十三省大路淡出历史,随时代零落,胜地因此荒芜,且观音亭离村居较远,行香不便,于是明嘉靖间,便择迁到现在的位置,门额曰“慈云古地”。

            这些见证亭顶村历史的印迹,现今所剩无多。十三省大路边上的三块石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用于村中潭池的建设,沉寂于水底。海客路也只遗“番人墓”的传说。只有观音亭,还接受着村民的香火。亭前依旧绿树葱郁,树下石碑记载着观音亭的变迁,也记载了十三省大路的历史。轻轻触摸那冰凉石碑,静静感受那沉寂的美好。

          [URL=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jjjj/dzb/html/2008-01/09/content_84614.htm]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jjjj/dzb/html/2008-01/09/content_84614.htm[/URL]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海客路”
               因此路为安海客常走的路而得名,也是古代泉州丝绸之路仅存的地名存证.早在唐宋安海是泉州的大港口,宋代全世界最长的桥"安平桥"(俗称五里西桥)便是历史纪录存证.桥上有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2/22/010444.jpg[/imga]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1
                • 积分3225
                • 经验140062
                • 文章3690
                • 注册2007-10-26
                谢了!群策
                诚信做人   踏实做事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IMG=0,absMiddle]../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0,absMiddle]../images/upload/2008/02/24/210805.jpg[/IMGA]

                  [IMG=0,absMiddle]../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0,absMiddle]../images/upload/2008/02/24/210728.jpg[/IMGA]

                  [IMG=0,absMiddle]../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0,absMiddle]../images/upload/2008/02/24/210706.jpg[/IMGA]
                  [TABLE][TR][TD][B]内坑亭顶现存龙山齐山系(内坑派)各村祖谱及部份家谱.[/B][/TD][/TR][/TABLE]
                  [ 此贴最后由曾群策在2008-2-25 22:07:06编辑过 ]
                  曾群(国)策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1155
                    • 经验76423
                    • 文章1256
                    • 注册2007-12-16

                    [IMGA=0,absMiddle]../images/fileType/jpg.gif[/IMGA]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0,absMiddle]../images/upload/2008/02/25/212601.jpg[/IMGA] 家传龙山始祖延世公像
                    [ 此贴最后由曾群策在2008-9-6 14:45:59编辑过 ]
                    曾群(国)策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49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