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B]曾呈奎[/B](1909~2005)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福建省厦门市人。 美国密执安大学理学博士(194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7),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2005),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2005),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1~2005),国际藻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9~200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藻类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
[B] 曾昭抡[/B](1899~1967)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中国科学院院土。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与化学,1926年获该校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化学系教授、化学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兼主任、化学系教授等职。194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1948年当选为院士。
[B] 曾庆存[/B](1935年出生)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广东省阳江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融生(1924年出生)固体地球物理学家。福建省平潭县人,生于福清市。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B] 曾 毅[/B](1929年出生)病毒学家。广东省揭西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当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 曾溢滔[/B](1939出生)医学遗传学专家。广东省顺德市人。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国基因诊断主要开拓者之一,率先将基因工程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发展了一整套基因诊断技术,系统地攻克了一些主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在血红蛋白病领域,对珠蛋白化学、基因结构和功能,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近年来,将基因工程与胚胎工程相结合,在奶牛胚胎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以及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研究项目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400余篇论文,主编4部专著。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士迈[/B] Zeng Shimai (1926出生) 植物病理学专家。湖南省湘潭市人,出生于北京市。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和亚洲植物病理协会主席。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将系统分析方法引入植病流行研究,在国内率先研究植病流行的电算模拟,研制出多种病害的预测、决策、防治效果系列模型,编著了国内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学》,促进了病害预测技术的新发展。倡导抗性持久化研究,探索寄主-病原物群体间相互作用,为抗病性遗传管理服务,著有《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创议植保系统工程研究,以问题分析、目标建立、监测、预测、防治决策、效益评估等软技术为纵轴,横向综合各类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协调各种防治硬技术,组成植保软科学体系,著有《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德超[/B] Zeng Dechao (1919~2012) 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专家。海南省海口市人。1948年获美国双城市明尼苏达大学农业工程科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土动剪强、动摩擦方程和切土动力模型,以此为导线编撰了第一本机械土壤动力学专著,为土方机械耕挖加工广大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基础。开创农田建设和土壤耕作水热盐气定量效应与调控工艺领域的研究,发表系列论文并提出"集雨蓄水耕作“,农场生产经营与资源、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节水、变量、保护、培育等技术符合农耕制的中国型可持续农业工程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华北条件下果树三高与防污生产的"调亏灌水"技术和含大田在内的田间实时监测、短期预报、收支平衡的科学灌溉制度制定与其实施技术,为实现我国节水农业提供了一条基本实现定量化的可供推广的技术途径。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恒一[/B](1939出生)海洋石油工程专家。湖北省宜昌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9年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海洋石油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前期研究、设计及建造工作。曾获得多项国家奖与省部级奖,为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十五”期间积极推进我国海洋石油深水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准备实现我国深水技术跨跃式发展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作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指导并参与了“浅水大型浮式生产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取得原创性成果,首次提出了“大型浮体浅水效应”概念,为优化设计开拓了新思路并得到了成功地应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苏民[/B](1932出生)金属压力加工专家。湖南省双峰县人。曾在原苏联学习两年,1965年毕业于新风加工厂职工业余大学。现任西南铝业集团高级科技顾问。长期从事精密模锻工程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压力加工重大技术难题,形成我国大型模锻生产技术体系;研制出快速模锻、复合包套模锻、亚等温模锻等新工艺;开发一系列重要模锻用铝合金品种,用于波音飞机等;创造多向大变形技术,细化合金基体组织;开发系列锻件热处理技术;将国产模锻件推向国际市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TC11钛合金材料盘模锻件的工艺研究”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YL型烟气轮机用GH132合金大型涡轮盘和K213合金精铸叶片的研制”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广商[/B](1935出生)飞行控制技术专家。湖南长沙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第十八研究所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飞行控制执行技术研究。负责攻克了大型液体火箭推力矢量控制的集成天/地两种能源的整体式动压校正电液伺服机构、机械反馈式第二代电液伺服机构、毒性燃料驱动的电液伺服机构系统、氢气液压伺服系统、固体火箭推力矢量控制的燃气液电一体化伺服系统等技术,并使高可靠的航天多余度伺服技术和数字伺服技术获得突破和实用成果。负责、主持研制了多种火箭推力矢量伺服机构/系统,以及百余种伺服动力、控制、测量器件。将控制新技术、火箭发动机高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融集于一体,使我国火箭推力矢量伺服控制技术和高超音速气动操纵面控制技术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庆元[/B](1925出生)桥梁动力学专家。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原籍,195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南大学土建学院教授。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及弹性系统运动稳定性的总势能判别准则。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解决了九江长江大桥、提速高速铁路桥梁等百多座桥梁的横向刚度分析问题及桥梁加固计算问题,1998年被铁道部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最近8年,创立了一套列车脱轨分析理论,2005年5月被铁道部鉴定为“实现了列车脱轨分析理论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为原始创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桥梁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解决了多座桥梁极限承载力的分析问题。发表论文近百篇,专著3本。指导博士生30名,硕士生16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 曾益新[/B](1962年出生)肿瘤学家。湖南省涟源市人。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7年留学日本、美国,1997年2月回国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原中山医科大学肿廇防治中心)从事肿瘤学研究工作。先后担任中山大学 (原中山医科大学) 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所长),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肿瘤基因组学与抗癌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协会副理事长,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癌症》杂志主编,《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责任编委,美国《Cell Cycle》杂志常务编委,美国《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杂志编委。
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院院士中,有不少是曾氏的优秀儿女。 为使曾氏宗亲了解我们曾氏的院士,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后人奋进。本人收集掌握到曾氏院士13人。为避免遗漏和产生错误,除上述院士及其基本资料外,您还了解和掌握其他院士的线索吗?您还了解和掌握院士们的基本资料吗?请您给予补充与更正,以便真实的记载曾氏院士们的风采。 [/SIZE][P][SIZE=4](曾鹡鸰)[/SIZ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