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海内外曾氏宗亲:派衍龙山的西畴大宗祠,位于闻名全国的侨乡文化古镇—福建晋江安海的西垵村中央。祖宇位北拱南,立寅兼甲辛向,坐靠灵源山为屏障,与鸿尖山脉相对峙,东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五里桥)、白塔和水心亭,北有龙山寺观世音古殿;祠之前的双溪十八坝西源东流为玉带,远眺南海,景色壮丽,真可谓山川灵气聚吾里,纱帽来龙气势雄,堪称山明水秀地灵人杰之福地!
据史记载,开闽始祖曾延世的第十四世孙曾从龙于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25岁时高中状元,历任宁宗,里宗两朝太师、枢密使、右丞相。曾从龙为官清正,能够忠心谋国,悉心辅政,维护国土,励精图治。提出“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使国力大大的强盛。出任地方官时能关心百姓疾苦,治事严谨,体恤民瘼,除暴安良,使社会秩序偏安。曾从龙人品高尚,能继承先祖之遗风,重视革弊兴利、忧国忧民的思想,政绩卓著,深受世人钦赞及拥戴。曾从龙娶陈氏,封清源郡夫人,生有子四,长曰:巽伯(朝列大夫、嘉善大夫);次曰:履伯(承奉郎左司谏);三曰:颐伯(江西提刑按察使);四曰:升伯(承奉郎)。尔后,曾从龙为曾氏家族兴旺之需要,行曾氏家族发展之举措,荐长子巽伯、次子履伯派往晋江安海西畴(今西垵)一带。继承开拓和掌理祖业,负责征收田、园、地租,供奉西畴曾氏春冬两祭和南安祖墓群的维护、祭祀等曾氏家族的重要工作。西畴大宗祠虽始建于南宋时的曾氏祖宅,历明、清两朝代,数度扩建及修葺,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曾被政府修作粮库,七十年代祖祠重归曾氏族人所有。该宗祠总面积为800多平方米,具有相府之规模,保存着明、清的建筑风格,三门三进五开间,天井大埕带双护,出砖入石“万丁起”,宫式构筑设拜亭,祠庭宽阔深而延,祠前旗杆双石碣。尽显一座雄伟壮观大宗祠。但由于宗祠建造历史悠久,岁月沧桑,虽有族长带领几番小修,仍无法保持当年风貌。若目睹宗祠,欲有触目惊心之感,部分建筑经风侵雨蚀,梁架蛀损,墙壁坍塌,腐朽不堪,实是有碍观瞻,已严重构成危房,如今礼祭无连,愧对先祖,亟待重建。
庆幸的是,从祖先遗留的《西畴大宗祠神主位》一文中,清楚地记载着从一世祖曾延世至三十五世祖曾茂和等计120多位乡村的开基祖神主位。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在这里代代相传、繁殖的曾氏后裔遍及海内外;可以说明,从上曾曾氏家庙到龙山的曾氏大宗祠,西畴曾氏大宗祠都是曾氏家族兴旺发展里程的重要历史见证。而西畴大宗祠,无疑是曾氏家族的历史遗产之一,同时是历代以来,曾氏家族弘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供奉祖先神位,举行春冬两祭的特定宗祠。清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西畴大宗祠重修志郑重记载:“宗祠的完好鼎盛,海内外子孙丁财并振,财丰业隆,科举蝉联,世代书香,相传久远。”
今逢盛世,国强族旺,曾公亮学术研究学会安海分会,遵循祖训,真诚倡议:为了不让曾氏家族遗产成为废墟,能重显宝地昔日之光辉,为了给海内外曾氏宗亲,敦睦宗谊,寻根谒祖,礼祭有连的上佳场所;为了弘扬曾氏家族文化,彪炳曾从龙等先贤的历史功绩,启迪后昆,开拓进取,因此恳切希望海内外一脉相承的曾氏宗亲共同担负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一齐托起曾氏家族这颗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遗珠。群策群力,上下求索,慷慨奉献,共襄斯举,敦使龙山曾氏西畴大宗祠早日落架、重修,祖宇重光,同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木有本,水有源,重振曾氏宗祠,敬仰美德,曾氏后裔岂不奋然。敬祈添福!
龙山曾氏西畴大宗祠暨曾从龙纪念馆复建筹委会
曾 公 亮 学 术 研 究 会 安 海 分 会
200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