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遨[/U]发表的内容:[/B]

        保裕宗亲,延茂公生四子:顗  颢  颖  颉,其中顗公曾官任梁化太守(现在应该是惠州时惠东县梁化镇),与颢公同时落居大湖,裔衍五果村,现今忠信镇官陂也有他的子孙分...[/QUOTE]
    如果梁化太守说成立的话,97年大湖田的投票结果就不值一驳了。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837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引曾遨宗亲帖:延茂公生四子:顗  颢  颖  颉,其中顗公曾官任梁化太守(现在应该是惠州时惠东县梁化镇),
      与颢公同时落居大湖,裔衍五果村,现今忠信镇官陂也有他的子孙分布。据大湖一位研究大湖田族谱的宗亲说他看
      到顗公房的族谱说顗公与文天祥是同朝进士,不知道是否属实,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查相关州志县志应该能佐证
      出颢公生卒年到底有没有问题的。只可惜的是我从来没有看过顗公房的族谱,97大湖田房系谱那里有顗公后裔的记
      载吗,能否找到相关资料呢?急切盼望你的答复。
      曾遨宗亲,你好。我现在广州白云区儿子边,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因我也没有原始资料,就仅有的一套1997年大湖
      田重修谱也留在老家,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提出我个人的看法:1、97大湖田房系谱只有这样的记载:54派延茂长
      子顗公;配刘氏,生一子:承钺,衍居大湖五果村等处。54派延茂次子顥公:生于宋理宗端平甲午年(1234),逝
      于元世祖至元癸巳年(1293)。於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由庐陵吉阳乡,徒居广东河源大湖田,生子庆余。54
      派延茂三子颖公生子钰,54派延茂四子颉公生子铁,颖、颉迁海陆丰。2、颢公生卒年和徒居广东河源大湖田的问题,
      各地的族谱也是这样记载:生于宋理宗端平甲午年(1234),逝于元世祖至元癸巳年(1293)。於南宋度宗咸淳元
      年(1265年)由庐陵吉阳乡,徒居广东河源大湖田,生子庆余。3、我也在网上一直找海丰,陆丰的颖公、颉公的后裔,
      可惜一直没看到。4、即使顗公与文天祥是同朝进士,他们也是南宋末期人,我看颢公的生卒年应该没问题。[COLOR=#000000]5[/COLOR][COLOR=#000000]、[/COLOR]大湖
      田宗亲修谱时为什么会得出“颢公是54派”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据说[COLOR=#000000]是为了与后面的字派含接,这也就是我曾提[/COLOR]
      [COLOR=#000000]到“1997[/COLOR]年参加大湖田重修族谱的前辈是否认同”的问题。6、翰辉宗亲是大湖镇湖东村人,近在颢公落基地大湖寨,
      他了解的可能很多,你问问他吧。
      [ 此贴最后由曾保裕在2010-3-24 14:55:32编辑过 ]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我前段时间得到广森公发来《河源大湖田支谱序》,该谱采用是的嘉庆前的统一世系,里面显示“五十五世,曾顗公,天成乙丑(巳丑?字模糊,待考)科举人,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长子也,由吉阳塘源出仕粤东梁化太守,因解任宿(形似,此字待考)弟,颢公卜居大湖田,娶夫人黄氏,生一子,庆*(此字无法辨认)”
           
            百度搜索“天成”,发现天成曾被几个朝代作为年号:
          1、南朝梁闵帝萧渊明时的年号
          2、唐朝时期安庆绪的年号
          3、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时的年号
          4、越南李佛玛的年号
          5、隋末唐初操师乞年号始兴的另一种写法。
          6、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领袖林士弘年号太平的另一种称呼
          7、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领袖,齐政权高开道年号始兴的另一种称呼
           
           其中五代后唐(923-936)明宗李嗣源(926年四月-930年二月)时的年号最有可能,,此记录与“崇范,官南唐(937-975)太子洗(通先,读xian)马”年代最为接近,天成乙丑年为929年,但上面记载的是“天成乙丑(巳丑?字模糊,待考)科举人”,不知道乙丑科是不是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有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科一样分门别类的,这个也有待考证。
            查后唐地图,发现其管辖范围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并不包括遥远的粤东梁化;又查南唐地图,管辖范围包括浙江西部、江西、福建北部地区,这里面也不包括粤东梁化。这给我们提供了如下信息:1.崇范公与其孙子顗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国家做官 2.后唐并不管辖粤东梁化,如何可以做梁化太守?这给我们提出疑问:关于“顗公,天成乙丑科举人”这个记载到底准确吗?如果准确那么他有没有可能出任粤东梁化太守?他又有可能与1234年出生的颢公是同兄弟吗?
            以上是我个人提出的问题,欢迎各位宗亲参与讨论,另外如果要《河源大湖田支谱序》的图片请与我联系!QQ:153865535
        [ 此贴最后由曾遨在2010-3-25 10:59:37编辑过 ]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对于“顗公与文天祥是同朝进士”这一传闻,我现在正在核实真实与否,文天祥中状元那年是宝佑四年(1256年),我在网上搜索《宝佑四年登科录》相关信息,发现那年中进士的一共有601人,暂时没有发现顗公的相关记录,我打算去广州购书中心查看有没有这本书,网购也可以,但又怕查询不到真正有用的信息,白白浪费金钱,但我会继续去查证的。
          [ 此贴最后由曾遨在2010-3-25 12:17:06编辑过 ]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837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引曾遨宗亲帖:
            “五十五世,曾顗公,天成乙丑(巳丑?字模糊,待考)科举人,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长子也,由吉阳塘源
            出仕粤东梁化太守,因解任宿(形似,此字待考)弟,颢公卜居大湖田,娶夫人黄氏,生一子,庆*(此字无
            法辨认)”,“其中五代后唐(923-936)明宗李嗣源(926年四月-930年二月)时的年号最有可能,,此记录
            与“崇范,官南唐(937-975)太子洗(通先,读xian)马”年代最为接近,天成乙丑年为929年,但上面记
            载的是“天成乙丑(巳丑?字模糊,待考)科举人”,不知道乙丑科是不是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有物理、化学、
            历史、生物科一样分门别类的,这个也有待考证。”
            以下列出几个时期的内容仅供参考:
             后唐时期:
            923(癸未)后唐庄宗李存助 同光元年 至936年  
            926 丙戌 后唐明宗李禀 天成元年。吴越武肃王钱缪 宝正元年 闽王辚立 辽太祖耶律亿 天显元年
            929 己丑 后唐明宗李禀 天成四年。吴睿帝杨溥 大和元年
            “天成乙丑(应是己丑)科举人”,即崇范公是天成己丑年中科举的人
            四十一派为崇邺长子霸修,生于后唐天成丙戍年(926年)、死于宋景德丁未年(1007年),葬板陂。
            南唐时期:
            937 丁酉 南唐烈祖 李弁 升元元年           943 癸卯 南唐元宗李景保大元年
            958戊午 南唐元宗李景 中兴元年 交泰元年    960 辛酉 南唐李煜立  
            南唐帝国 徐知诰 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
            南宋时期:
            1234 甲午 宋理宗赵昀 端平元年 颢公出生,
            1265 乙丑 宋度宗赵基 咸淳元年 颢公由庐陵吉阳乡,徒居广东河源大湖田,  
            1256 丙辰  文天祥中状元时是宋理宗赵昀时期宝佑四年
            引曾遨宗亲帖:“查后唐地图,发现其管辖范围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并不包括遥远的粤东
            梁化;又查南唐地图,管辖范围包括浙江西部、江西、福建北部地区,这里面也不包括粤东梁化。这给我们提
            供了如下信息:1、崇范公与其孙子顗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国家做官。2、后唐并不管辖粤东梁化,
            如何可以做梁化太守?这给我们提出疑问:关于“顗公,天成乙丑科举人”这个记载到底准确吗?如果准确那
            么他有没有可能出任粤东梁化太守?他又有可能与1234年出生的颢公是同兄弟吗?”
            从这贴中可看出曾遨宗亲很热心研究宗谱的问题,精神可嘉,期望在你的努力下,把有关颢公前后的疑难厘清。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呵呵,我是曾姓族人,我有义务考证本族的发展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我们总不能老是将考证族谱真伪的任务交给下一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族谱很多证据都会消失的,现在不去考证,真相很可能就会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共同努力吧!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遨兄弟辛苦。你在国内多努力,我回国后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我们现在研究大湖田的事情还有很多障碍,首先是思想上的障碍,不解决思想上的障碍,不解放思想,研究起来不会有什么新的进展的。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837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引繁亮宗亲的话“我们现在研究大湖田的事情还有很多障碍,首先是思想上的障碍,不解决思想上的障碍,
                  不解放思想,研究起来不会有什么新的进展的。”
                  我赞成这个说法。是否还要有宗亲把各地有关颢公的资料搜集起来并公布出来?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73派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1235
                    • 经验27708
                    • 文章1465
                    • 注册2005-10-2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遨[/U]发表的内容:[/B]

                        我前段时间得到广森公发来《河源大湖田支谱序》,该谱采用是的嘉庆前的统一世系,里面显示“五十五世,曾顗公,天成乙丑(巳丑?字模糊,待考)科举人,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长子也,由吉阳塘源出仕粤东梁化太...[/QUOTE]
                    我也一直在怀疑顗公任梁化太守一说。
                    广东河源大湖田。34派圭公,35派宽公,36派荘公,37派庆公,38派伟公,39派辉公,40派崇邺,41派霸修,42派匡诏, 43派纹祈,44派敏事,45派章献,46派录公,47派唯公,48派义敏,49派存畈,50派延茂,51派颢公。(51派颢公於南宋度宗咸淳元年由庐陵吉阳乡徒粤河源大湖田)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顗公是否出任梁化太守我不敢下结论,但我认为顗公一定与梁化或其周边的某个地方有某重渊源,这应该是促成大湖田系先祖从江右南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亮哥、辉哥、保裕宗亲:迟复为欠!
                             我昨天特地跑到广州购书中心去查阅42派曾顗的资料,查《登科录》发现广州购书中心观古堂仅存的一套古书多记录的是明朝的进士的登科情况,没有五代和宋朝的,并且一整套要价5600RMB,只好作罢;又查《宋代路分长官通考》等好几本介绍科举的书,也没有发现顗公的资料。一整天下来,毫无所获,只得鸣金收兵。
                            今天工作之余又去搜索42派顗公的资料,终于有重大收获!我在二处找到了顗公的记载:
                            1.宪石宗亲关于考证“永丰县才是曾氏第二发祥地”的回帖。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COLOR=red]“清同治十三年《永丰县志》记载:“曾氏登科(永丰睦陂曾氏42 世孙曾顗中进士第二名),受皇恩由永安乡改为迁莺乡(里名显亲,社名桂芳),因此,吉阳、永安、迁莺是同一乡名。”[/COLOR],这证明永丰县确实出现过一个叫曾顗的进士,只是年代待考,相关文字记载也有待曾宪石宗亲证实。他的贴的网址是:http://zengshi.net/bbs/a/a.asp?B=500&ID=195244&AUpflag=1&ANum=1&Ap=3
                            2.维基文库中收录的《江南余载》。里面有这么一段话[COLOR=red]:“国中有称冤者,多立于御桥下,谓之拜桥,甚者操长钉、携巨斧而钉脚。又有阑入于殿庭者,谓之拜殿。后主时,进士曾顗、谢泌皆南省下第,而顗钉脚、泌拜殿以称冤。士风于此扫地。”[/COLOR]这里面讲述的是后唐时期关于曾顗、谢泌采取极端手段申冤时的情景,很显然,南唐后主李煜(961-975年在位)时曾顗就已经中了进士!这与《河源大湖田支谱序》里面“五十五世,曾顗公,天成(后唐明宗李嗣源时的年号,926-930年)已丑科举人,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长子也,由吉阳塘源出仕粤东梁化太守,因解任宿(形似,此字待考)弟,颢公卜居大湖田,娶夫人黄氏,生一子,庆*(此字无法辨认)” 的记录是相吻合的。相关网址:http://bbs.my0511.com/viewthread.php?tid=2185878
                            以上网址内容可用 CTRL+F 查找曾顗的文字记录!另外也可在百度里面搜索。
                            针对以上查证的资料,本人提出如下问题:
                            1.五代时的那个曾顗与宋朝大湖田的曾顗是否是同一个人?如果是,那么崇范说就很可能成立,我们就应该去从900年左右到1234年这200多年间寻找遗漏的8代-12代祖先!
                            2.如今在大湖田五果村的曾顗公后裔的祖先到底是不是“曾顗”?是否另有其人?本人就曾见过“延茂公生头(頭?是把[SIZE=3][SIZE=2]顗字看成頭字的吗?[/SIZE][/SIZE])、影(颢)、颖、頡”的版本,并非通常族谱所见的“顗  颢  颖  颉”。
                            3.到底是曾顗落居大湖五果村还是曾顗的后裔落居大湖田五果村?这个问题模棱两可,我见到网上的贴都说曾顗与颢公同时落居大湖的。这一切疑问,有待顗公房系族谱面世,盼大湖田宗亲能够将曾顗房系的族谱整理上传!
                        [ 此贴最后由曾遨在2010-3-30 8:15:52编辑过 ]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简单点说:1、遨兄弟辛苦了,你的考证很有意义,但你这些考证也基本上是先辈做武城谱就已经考证了的。2、顗公是宋朝的而不是五代十国的,这只是大湖田谱的记载,不是典籍的记载,也不是武城谱的记载。我说要解放思想,这也是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3、大湖田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是由于长时间没有续谱造成的断代现象。4、对顗公中进士第二名的说法我持怀疑态度的。5、关于延茂公有子头、影公的记载,我也曾经看过。无语呀。主持续谱的人,连这些简单的汉字都不认识,足见我们老曾家的人对于读书是一种什么态度。
                          [ 此贴最后由曾繁亮营前在2010-3-30 0:10:29编辑过 ]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