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宗圣曾子 -> 曾子专栏 -> 《孝经》

 
 
     
《孝经》
 
 
作者 宗圣曾子 来源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09-3-20 21:49:08 人气 30804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 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本书采用的是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用今文而参考古文)。此本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开宗明义章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你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天子章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热爱父母,就不敢对别人凶恶;敬重父母,就不敢对别人傲慢。侍奉父母竭尽全力的热爱和敬重,把这种道德教化施加给百姓,做天下人的榜样,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中说:‘天子一人有美德,千万百姓都得利。’”

诸侯章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

〖译文〗

“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义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们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富有高贵不离开自身,这样才能够保住他的国家,并能使民众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诗经·小雅·小昊》中说:‘戒惧小心多提防,好像走近深渊旁,好像走在薄冰上。’”

卿大夫章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符合先王礼法规定的服饰,不敢穿;不符合先王礼法的言论,不敢说;不符合先王道德的行为,不敢做。因此,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事不做;只说合乎礼法的话,只做合乎礼法的事,言论传遍天下,却没有说错的话;行为天下全知,却没有谁责怪做错了事。服饰、言论、行为三个方面都完全符合礼法,这样才能够守住他的宗庙、官职,这是卿大夫孝道。《诗经·大雅·烝民》中说:‘从早到晚不懈怠,服事君主尽忠心。’”

士章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实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

“凭借与侍奉父亲相同的亲情爱心去侍奉母亲,凭借与侍奉父亲相同的恭敬态度去服事君主。(在爱和敬两个方面,)对待母亲选取以爱为主,对待君主选取以敬为主,对待父亲二者兼重。所以,用孝道服事君主就会忠心,用恭敬的态度去侍奉长辈就会顺服。坚持忠心和顺服,用来服事自己的上级,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官位,从而守住对自己祖先的祭祀,这是士的孝道。《诗经·小雅·小宛》中说:‘早起晚睡多操劳,不要辱没你父母。’”

庶人章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文〗

“顺应大自然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而辛勤劳作,从耕种土地中获取收益,严格要求自己,节约用度,用来瞻养父母,这是普通百姓的孝道。”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孝道却不遭受祸患,是从来没有的。”

三才章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孝道深广的很啊?”

孔子说:“孝道是天地间的常行法则,是人们应该躬行的。天地间的常行法则,人们认为它是准则。效法天上的太阳给人以光明,犹如大地生长万物一样给人们带来利益,因而天下顺服。因此,他的教化虽不急速却能取得成效,他的政令虽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化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那些是该禁忌的。《诗经·小雅·节南山》中说:‘显赫的尹太师,百姓都看着你。’”

孝治章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五。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孔子说:“过去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不敢遗忘小诸侯国的臣民,何况是有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得到众多诸侯国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王的事业。用孝道治理国家的诸侯,不敢欺侮鳏夫寡妇,何况是官司吏和百姓呢?所以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主的事业。用孝道治理家庭的人,不敢对奴仆失礼,何况对于他的妻子儿女呢?所以能得到家人的欢心,从而侍奉好自己的父母。这样,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得到安逸,死后就能享受祭祀。因此,天下和睦平安,没有灾害发生,没有祸乱兴起。因为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所以能够如此。《诗经·大雅·抑》中说:‘国君德行真正大,四方国家顺服他。’”

 

圣治章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 ,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问道:“冒昧地问一下,圣人的道德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内容了吗?”

孔子说:“天地间的生命,人是最尊贵的。人的德行,没有重过孝道的。孝道中没有重过尊敬父亲的,尊敬父亲没有重过祭天时让父亲配享的,周公就是这样的人。过去,周公在南郊祭天,请始祖后稷配享;在明堂崇敬地祭祀上帝,请父亲周文王配享。因此,天下的诸侯,各自按职责进贡方物来助祭。圣人的道德又有什么比孝道理重要的呢?子女对父母的爱心在幼年时期就已产生,在奉养父母中对父母尊敬的心情又日益增加。圣人顺应人们对父母尊敬心情用来教导人们恭敬,顺应人们对父母的亲爱心情用来教导人们相爱。圣人的教化不急速却有成效,他的政令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就是他顺应了人们的这个本性。父子之间的伦理,是自然本性,含有君臣之间的义理。父母生育子女,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延续了;父母既是至亲又像严君一样地对待子女,恩情没有比这个更深厚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却爱其他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却尊敬其他人,叫做违背礼义。将爱敬父母这个顺理搞颠倒,百姓就没有准则了;没有美德却与有恶德的人在一起,即使有所得益,君子也不崇尚。君子就不那样,说话想着合乎道义,奏曲想着合乎乐律,品德适宜值得尊重,做事合乎规范,容貌举止合乎礼仪,进退合乎法度,用这种态度来治理他的百姓。因此他的百姓对他既敬畏又亲爱,把他作为榜样来效法,所以能够成就他的道德教化,并执行他的政令。《诗经·曹风·鸭鸠》中说:‘那位君子心地善,他是典范无差错。’”

 

纪孝行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至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平常时尽力做到恭敬,供养衣食尽力使父母乐意,父母生病尽其忧虑,为父母治丧极尽悲哀,祭祀父母严肃庄重。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侍奉好父母。侍奉父母的人,处在上位时不骄纵,处在下位时不做乱,处在坏人群中不争斗。处在上位骄纵就会灭亡,处在下位作乱就会遭受到刑罚,在坏人群中争斗就可能遭受伤害。这三种恶习不除掉,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供养父母,仍然是不孝顺。

 

五刑章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所属的条款有三千条,而罪行没有大过不孝的。要挟君主的人是目无尊长,反对圣人的人是目无王法,反对孝道的人是目无父母。这都是大乱的根源。”

 

广要道章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君主,治理百姓,没有比礼制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广至德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教化百姓,并不是家家都到天天都去当面说教。教人孝顺父亲,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父亲的人;教人敬爱哥哥,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哥哥的人;教人忠于君主,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君主的人。《诗经·大雅·迥酌》中说:‘君子和乐又平易,对待百姓如父母。’如果没有孝这种最高的德行,有谁能在顺服百姓方面有这样大的威力呢?”

 

广扬名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够尽孝,把它施用于服事君主就能尽忠;奉事哥哥能够恭顺,把它施用于奉事尊长就能够顺服;治家有条理,把它施用于做官治事就能使社会安定。因此,德行虽在家里形成,而名声成就却可以流传于后世啊!”

 

谏诤章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慈爱恭敬,使父母平安,扬名后世,老师的这些教导我已听到了。我冒味地再问一下,儿子顺从父亲的命令,能叫做孝吗?”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这是什么话!过去天子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七个,即使没有德政,他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五人,即使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家;大夫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三人,即使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封地;士有直言规劝的朋友,他就不会失去好的名声;父亲有直言规劝的儿子,他就不会陷入不义的境地。所以,面对错误的言行,儿子不可以不直言规劝父亲,臣不可以不直言规劝君主。面对错误就应该直言规劝,只知道顺从父亲的命令,有怎么能是孝呢?”

 

感应章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侍奉父亲能够尽孝,所以服事上天就能够明白天道;侍奉母亲能够尽孝,所以服事大地就能够清楚地理;家中长幼关系顺畅,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就有秩序。明察天道地理,天地神灵就会有明显的感应。即使是天子,必定也有应该尊敬的人,这就是说他也有父亲;他必定也有在前的人,这就是说他也有兄长。极其恭敬地祭祀宗庙,是表示不忘记父母先辈;修养自身,谨慎行事,是恐怕辱没自己的祖先。极其恭敬地祭祀宗庙,祖先灵魂就会有明显的感应。孝悌之道达到最高点,就会与天地神灵相通,就会在广泛的四海之内没有不贯通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说:‘无论东南和西北,没人不想顺服他。’”

 

事君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入仕进职时就考虑如何尽心竭力为君主做事,降级退职时就考虑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奉行顺从君主的美好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诗经·小雅·湿桑》中说:‘深深爱他在心上,为何不肯对他讲呢?真情一片心底藏,哪有一天把他忘!’”

 

丧亲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箐盘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孔子说:“孝子的父母去世了,痛哭悲哀气竭声嘶没了余声,举行礼仪无心讲究仪容,说话无心讲究文采,穿华美的衣服会感到不安,听到音乐心里也不会高兴,吃美味食品也感觉不出味美,这就是悲哀忧伤的情感。丧礼规定,父母死后三天应该吃饭,是为了教导人们不要因为死者而伤害活着的人,就是因悲哀过度对身体有所伤害也不至于危及生命,这是圣人的政令。丧礼规定,服丧期不超过三年,是为了告诉民众丧期有一个终止的期限。制作内棺外椁和寿衣殓被来殓收父母的遗体,陈设祭器祭品悲痛忧伤地祭奠父母,捶胸顿足地哭泣来为父母送葬,选择好的坟地墓穴来安葬父母,然后把父母的神主请入宗庙,让父母的灵魂享受祭祀,春秋两季时以祭祀情示怀念。父母活着的时候尊敬亲爱地侍奉,父母去世以后悲痛忧伤地来奉事,人的本分都尽到了,养生送死全都适宜了,孝子侍奉父母算是有始有终了。”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大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大学》(宗圣曾子,2009-3-20,25480)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